2019年10月1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在劳动人事学院求是楼347会议室成功举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尹建堃副司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孟灿文副司长、李桂芝处长、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晓光、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公关执行总监王一新、腾讯集团公共事务部总监曹坤坤,58集团战略数据分析部总监张东正、58集团招聘数据研究院院长李妍,波士顿咨询有限公司资深项目经理邰秋卿等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嘉宾,以及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丁大建研究员、耿林研究员以及相关研究人员30余人参了本次会议。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系副教授王非主持会议。
在主题报告阶段,耿林研究员作了题为《2019年第三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大数据》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对2019年第三季度的总体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随后进一步就不同行业及职业、不同区域及城市、不同企业规模和不同企业性质的就业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2019年第三季度就业景气指数呈现季节性回升,由上一季度的1.89上升为本季度的1.92。同比来看,虽比去年同期的1.97略有下降,但招聘需求人数及求职申请人数均同比上升,就业市场比去年同期更为活跃。分行业来看,本季度不同行业间就业景气极化程度持续下降,就业形势较好行业的CIER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但同比变化出现差异。其中,保险、教育/培训/院校和医药/生物工程等行业招聘需求人数的增幅大于求职人数,CIER指数同比上升;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求职人数同比下降,但由于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上升或小幅下降,CIER指数同比也上升;中介服务和外包服务行业则是招聘需求人数的增幅小于求职申请人数,CIER指数同比下降;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20.73%,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下降19.96%,CIER指数同比也下降,从2017三季度开始该行业需求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收缩态势明显。2019年三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仍为技工/操作工、销售业务、烹饪/料理/食品研发、教育/培训等,受招聘需求人数降幅小于求职人数的影响,这些职业的CIER指数环比都在上升。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低的职业主要仍为IT管理/项目协调、行政/后勤/文秘、销售行政/商务和物业管理等。除高级管理、信托/担保/拍卖/典当和公关/媒介外,多数职业的CIER环比上升。分区域来看,2019年三季度的CIER指数仍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从城市来看,2019年三季度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人数增幅较小,CIER指数下降;新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人数增幅相对大,CIER指数上升;二线和三线城市的招聘需求人数也有明显增加,但增幅略小于求职申请人数,造成CIER指数下降。在企业规模方面,本季度大型企业CIER指数仍相对较高,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CIER指数均较低。在企业性质方面,2019年三季度不同性质企业的CIER指数环比均有回升,民营的CIER指数最大,国企的CIER指数最小,而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外商独资企业CIER指数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报告预估,2019年第四季度的CIER指数(周期成分)将与第三季度基本持平,但由于季节因素在第四季度将达到全年最高值,因此,2019年第四季度CIER指数将明显高于第三季度。
张晓光总经理助理就《苏州工业园区2019年三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作了介绍,报告主要从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指数,三季度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情况特点以及三季度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情况预测三方面展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产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较大人才缺口,拉动了三季度的需求指数上涨。而苏州工业园区三季度供给指数环比下降4.1%,一线岗位及服务业、制造业的初级岗位招聘、留人存在较大压力。园区人力资源总匹配指数环比下降5.4%。由于供给持续短缺的同时,需求缺口普遍集中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出现结构性供需不对等,企业用工存在一定的压力。园区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高端服务业对就业创业的拉动效应显而易见。三季度园区企业员工总体离职率为11.87%,环比有所下降。不同行业的离职率差距较大,高科技行业员工离职率最低。从应届生招聘角度分析,园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类岗位以及纳米技术应用行业,本季度应届生招聘编制的数量与往期基本持平。调研预计,四季度用工持平的企业占比依旧最高,但相较往期有所下降。现代服务业、纳米技术应用及人工智能产业中的云计算相关行业对员工需求仍保持较高趋势,预估计现代服务业员工增长率将在四季度达到最高。
中国就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华介绍了《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基于智联招聘大数据的分析》的基本情况。该报告从数据简介、研究结论、未来研究方向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中国就业研究所基于智联招聘大数据,从企业端和求职者端对应届大学生进行了识别,并统计了宽、窄两个口径下的应届大学生需求人数。研究发现:(1)2016年一季度以来,应届大学生需求人数与全国需求人数变化趋势一致,供给方面变化趋势不同,全国投递人数呈上升趋势,而应届大学生处于下降趋势;(2)2019年三季度应届大学生CIER指数在不同行业、职业、地区、城市、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的变化,总体上与全国结果相近,在CIER指数具体数值和需求同比变化方面与全国存在差异。此外,报告还指出未来将对应届大学生供求变化趋势、智联数据中行业需求识别,以及失业人群和在职人员等供给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波士顿咨询有限公司资深项目经理邰秋卿做了题为《数字经济就业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立足长远发展对中国未来15-20年的就业形态变化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预测。主要内容包括:数字经济规模、数字经济对整个就业市场影响、数字经济形态下的劳动力及影响较大的四个行业等。报告认为,数字经济规模将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张,在2035年预计将达到16万亿,占GDP份额的48%,并形成4.16亿的就业规模。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技术对商业逻辑、组织形态、劳动能力及其价值观的影响不断深入,未来我国不同岗位的就业将会发生显著变化。与数字技术紧密相关的岗位将会不断增加和强化,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持续上升。而受数字技术对人类劳动的可替代性增强的显著影响,一些以重复性、操作性、流程性和体力劳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就业岗位将在就业市场上不断被弱化甚至消失。从工作模式来看,线上平台将会吸收大量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预计中国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的增长比例为11.8%。从全球化视角进行对比分析可知,2018年中国以零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就业者占比达到12%,而美国、英国、日本的比例仅为4%、3%和2%;就2018年以零工作为次要收入来源的就业者而言,相比较美国10%、英国7%和日本5%的占比,中国以零工作为次要收入来源的就业者占比已达到33%。低技能和高技能的就业者需求较大,其中低技能劳动力由于缺乏技术、知识、关系等资源禀赋,他们只能承接低技能、低收入工作以维持生计,高技能劳动力能够脱离原有组织或机构,独立获得商机。自由职业者工作所需能力要求来看,包括软件开发、管理等高技能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重要的服务内容,占比高达31%,其次为包括护理在内的个人服务(17%)和家政服务(16%)。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数字原住民”在数字经济时代拥有不同以往就业者的数字时代工作价值观,他们受自我驱动,兴趣至上,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调查显示,受访的90后中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成长的比例高达81%,认为在工作中实现人生意义更为重要的人占62%的比例,73%的受访者认同“开放自由、相对宽松”是较为理想的企业文化。报告最后深入分析了受数字经济影响最大的四个行业,即新零售行业、泛娱乐行业、新金融业以及新制造业的具体情况,并认为这些行业将会增加对人才的需求。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领导和专家领导围绕第三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尹建堃副司长、孟灿文副司长等对上述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和分析。
智联招聘集团公关执行总监王一新分享了三季度求职竞争大数据,整体上竞争激烈程度高于去年。其中,以计算机软件、网络游戏、IT服务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持续加大。受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影响,粤港澳地区人才吸引力显著提升、人才流动明显增强。在所有流入湾区的城市中,北京人才流入占比最高,其次是上海、长沙、武汉、成都等。在所有流入湾区的人才中,年龄层偏大的人才流入增加,年轻人才流入减少。除此之外,智联集团针对教育培训行业做了简要分析。王一新总监指出,教育培训行业的需求增幅不断增加而供给增幅持续较低,人员缺口较大。从CIER指数来看,自2018年第一季度来就业景气指数持续在4以上,就业前景较好。但是核心岗位对人才的学历要求大幅增加而总体薪酬水平较低,今年上半年教育培训行业的平均薪资是7900元低于全国薪资水平8400元。因此,若要填补人才缺口,教育培训行业的整体薪资需要进一步提升。
腾讯公司高级研究员翁航提出了未来可能会运用地理信息对劳动力和就业市场进行观测的设想并研究在数字经济时代腾讯公司就业形态的变化与特点、及其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就业收入情况。
58集团战略数据分析部总监张东正介绍了58集团变革后的运营体系和组织架构。数据研究院李妍院长补充道,58大数据反映三季度制造业的招聘需求小幅降落,批发和餐饮领域的招聘需求小幅增加。受国家监管政策影响,文化体育行业招聘需求有所下降。招聘研究院平台数据和定向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进入工厂,并且任职于操作岗;而一线蓝领工人却更多的倾向于进入写字楼工作。58将会继续探索这两大现象背后的主导因素。
北京众志好活科技有限公司包景林总监介绍好活公司在三季度在上海建立了高端人才共享基地;在一些省份建立了科创基地以此帮助贫困县区人力资源本地创业,并与东部地区企业进行共享匹配,形成创业式就业;并且,在10月,政府将通过好活平台颁发第一张平台经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是好活公司对商事创新做出的贡献。
中国就业研究所丁大建研究员首先指出三季度的就业形势比较稳定,但是在低水平上的稳定,要小心形势的突变。其次认同了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的相对微观的研究方法,认为这种研究可以作为对长期宏观大数据应用的一种补充。如对一些新兴职业岗位的分类作典型研究,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分类数据将会以新视角支持目前宏观大数据的研究。
曾湘泉所长针对此次会议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就近期研究工作谈了他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他指出,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内需求的变化,宏观经济的分析难度趋于加大;有关大学生群体就业市场的分析和预测是本次会议增加的一项内容,该项研究较为复杂,但因十分重要,需继续努力和不断深化;目前正在开展的职位体系分类的相关研究工作,因工作量巨大需获得政府和企业多方支持;与58集团有关蓝领指数的数据抽样、汇总和分析,建立并发布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以及与腾讯公司合作开展有关游戏、电竞、直播、文学等数字文化产业的就业创造机制及数量估计等工作也在紧张进行。最后,他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于中国就业研究所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期望各位在四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再次见面。
(文:齐子晗,图:齐子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