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成功举办
2017年7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17年第2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在劳动人事学院求是楼347会议室成功举办。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彭永涛副司长、李志龙副处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郭成处长、智联招聘集团市场总监李强、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武星艳、苏州圆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光、阿里巴巴集团就业研究总体负责人郝建彬、58集团数据研究院副院长赵静、滴滴出行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曾湘泉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刘尔铎副教授、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郭瑜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耿林副研究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李洪坚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李晓曼博士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系王非博士主持。
在主题报告阶段,耿林副研究员作了题为《2017年第二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数据》的主题报告。受企业用工需求增加以及求职申请人数下降的影响,2017年第二季度CIER指数上升至2.26,从同比来看,本季度CIER指数也高于去年同期,表明就业形势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分行业来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行业间的就业景气两极化现象有所好转,CIER指数最高和最低行业间的差别倍数由一季度的29倍下降为二季度的26倍。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CIER指数仍然排名第一,但由上季度的9.21下降为本季度的9.06。本季度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行业的就业景气有所好转,CIER指数由上季度2.78增加为本季度的3.83。印刷/包装/造纸、石油/石化/化工和环保等行业的CIER指数仍然偏低,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面临挑战和压力。分职业来看,2017年第二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主要有技工/操作工、交通运输服务等,而公关/媒介、环境科学/环保、IT管理/项目协调等管理类职业,入职门槛较低,就业形势相对较差。分区域来看,本季度CIER指数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依次递减的趋势,东北地区就业形势有所好转,CIER指数从上季度的1.17上升为本季度的1.33。分城市等级来看,2017年第二季度的CIER指数呈现一线、新一线、二线以及三线城市依次递增的趋势。在企业规模方面,大型和微型企业的CIER指数较高,小型和中型企业的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在企业性质方面,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广,国企的就业形势明显转好。合资、民营及股份制企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受外企撤资等因素影响,外商独资企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差。报告预估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17年后半年的CIER指数将会持续上升,基本判断和结论是:下半年就业形势大概率呈现趋稳向好态势,总体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张晓光总经理作了题为《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第2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的主题报告。报告分析了园区人力资源指数及市场数据,介绍了园区人力资源市场特点和园区应届毕业生用工情况,并对园区2017年第三季度园区人力资源情况进行预测:2017第三季度,预计企业用工需求相对旺盛,26.3%的企业预计用工需求增加,仅有15.2%的企业预计用工需求减少。此外,2017年企业预计招聘计划较同期整体有所增多,其中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增幅较为明显。
李晓曼博士作了题为《化解产能过剩中的受影响职工:规模、现状与安置对策》的主题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化解产能过剩的背景、受影响职工规模测算和现状以及去产能职工就业安置中的问题与对策。在经济增长乏力、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供需矛盾逐渐突显出来,产量缩减导致大批岗位减少。利用投入产出法和企业微观数据两种方法,测算了去产能企业受影响职工的规模。受影响的就业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平板玻璃,钢铁行业处于工业产业的核心位置,其受影响职工总量最大,就业安置工作任务也最为艰巨。研究发现,职工安置中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三个“不足”:一是受影响职工职业能力开发不足;二是职工劳动权益保障不足;三是失业保险稳定就业作用发挥不足。最后,报告对去产能职工的安置对策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她认为,去产能职工的就业安置需标本兼治、重点突出、分类施策,同时要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建立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多元参与机制,并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的就业“稳定器”作用。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专家和领导围绕第2季度就业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彭永涛副司长、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郭成处长等分别结合相关工作情况,对上述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和分析。
智联招聘集团市场总监李强分享了从智联招聘的数据中所获得的一些新的发现。首先,全国就业景气指数向好,劳动者在就业市场的竞争指数持续回落,但沈阳和大连地区竞争指数仍较高,求职难度加大。其次,全国范围内平均薪酬下降,其中小微型企业下降尤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创业热潮减退,小微型企业用工更加理性,不再不计代价地去抢人有关。再次,出现了人才从一线城市部分回流到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现象。最后,与往年趋势不同,目前大学生找工作的活跃度仍非常高。这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找工作仍有一定难度。
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武星艳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情况。苏州工业园区目前仍是一个人口输入的区域,人才吸引力较强。目前园区人才比例,即大专以上员工的比例,已上升到45%。人才的转型升级反映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园区目前正在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而在积极引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或环保能源型的企业。高端服务业,共享中心以及大数据、云计算、软件企业等也更加受到园区的欢迎。面临招工难,一些企业不得不求助人力资源派遣公司或其他中介寻找合适的员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因此,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可以强化或加大员工培训,把剩余劳动力变成企业所需要的员工。
阿里巴巴集团就业研究总体负责人郝建彬分享了他对新经济与新就业形态的观点。他认为,当前经济面临着一个增量和一个存量,存量是传统的工业经济,增量是指以消费和服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新经济所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增加要大于它的出现所替代的岗位。从经济总体来看,在从原来的生产驱动型经济向消费驱动型或服务驱动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高校,包括政府,转型能力准备不足,数据化培训落后,造成大量的技能不匹配和消费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此外,在数据经济下,用工业化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就业数量或就业方式是不合适的,尤其90后、00后在物质积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创业、慢就业或不就业,不再像过去那样,因为面临温饱问题而迫切地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最后,从女性创业的视角来看,中国是走在世界前面的。根据对145家女性为主的创业型企业的统计显示,女性在消费电商,包括教育、生活、服务、医疗、健康中的创业比例较高,在双创领域女性的贡献也非常大。
58集团数据分析师赵静分享了58集团在就业方面数据分析情况。一方面,从总体求职者供给来看,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求职者的数量是增加的,整体劳动力供需比例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另一方面,从应届毕业生就业来看,这一届毕业生基本是95后群体,他们在就业选择上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特点:一是区域选择方面,他们更倾向于新一线城市,二是求职企业规模选择方面,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小规模企业,即一百人以下的企业。
滴滴出行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岩介绍了滴滴平台推动就业情况。一方面滴滴关注平台整体就业的研究,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去产能在就业平台的情况。2016年全年平台提供1750多万个灵活就业工作岗位,其中有238万多来自去产能行业,这一比例占到14%,而今年这一比例已上升到22%。在山西、河北和东北等五个重点省份,滴滴平台为这些省份提供169.2个就业岗位,其中兼职的就业岗位有117.6万,比例达到36.5%。此外,从去产能就业平台上看,这五个省份中有34.7万就业人员来自去产能行业,大约有18.7万人得到灵活就业机会。而在去产能人员的就业质量方面,他们目前在平台上还是以兼职为主,每月平均服务时长将近30小时,月均收入1699.6元人民币,小时工资约56.8,这对他们整个家庭的收入和个人收入来说,都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来源。
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刘尔铎副教授发表了看法,并对未来的就业研究方向谈了他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当前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好转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周期性的复苏,二是长期趋势的影响。他认为,整体劳动力供给的长期趋势变化值得研究。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来观察,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市场正在走向成熟,之前提到的慢就业、不就业等问题都是劳动力市场成熟的表现。他还提到,就业数据需要注意循环统计问题,循环统计会导致数据精准度的下降,研究过程中应规避这一问题。
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郭瑜副教授分析了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之间的联系。社会保障一开始就是为了保障就业,使资本和劳动之间保持和谐关系。随着社会保障发展到非常成熟稳健的体制,它自身也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其与劳动就业便形成了共生共存互相影响的关系。郭瑜老师认为,在未来的劳动就业研究中可以搜集更多相关数据,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李洪坚老师分享了调研去产能企业过程中的一些发现。一方面,东北地区的去产能就业问题,不仅受到这次去产能政策的影响,还受到上一轮国企改革上岗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对去产能职工的补贴问题上,地方财政补贴的不到位也导致中央财政的配套补贴跟不上。
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副处长李志龙对女性和大学生就业情况发表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女性失业率的上升与行业变迁有一定关系,新经济方面整体对女性的友好度较高,女性就业情况比较好,但由于一些女性占比也较高传统行业的萎缩,这些萎缩行业中的女性失业则上升。两种情况叠加,总体导致女性失业率上升。另外,目前大学生失业率也有所上升,控制婚姻因素后发现,未婚大学生失业率比已婚大学生要高,说明婚姻对个人就业也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最后,曾湘泉所长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第一,需要进一步对就业形势做客观判断。从历史角度探究发展与就业,这是未来研究中应当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不过,相对来讲,我们与发展中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就业和失业的测量手段相对落后。突出的问题是:不同就业和失业统计指标和数据搜集亟待改进。尽管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苏州工业园区等合作,开发出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需求匹配指数等大数据指标,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政府就业和失业统计和测量的经验和做法。第二,要关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新特点。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革与发展,大学生群体就业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诸如“慢就业”、 “被就业”和“错配”等一些新的情况。第三,要重点关注长期失业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就业问题,特别是我国非标准就业的情况演变。利用已有的大数据分析可知,兼职市场与总体就业市场景气程度负相关,总体就业市场形势不好时,兼职市场就业情况则会好转。此外,非标准就业与标准就业是什么关系,是互补还是替代?新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是福音还是灾难?等等,这些都仍需要花大力气深入探讨和研究。
(文:钱璇,图:胡文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