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行业发展助力,就业市场企稳回升
——2016年第3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成功举办
2016年10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347会议室成功举办。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武洁处长、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郭成处长、苏州工业园区圆才人力资源研究和发展中心张晓光主任、智联招聘集团市场公关部总监李强、阿里巴巴集团就业研究总体负责人郝建彬、58集团政府事务部总监葛凌、58集团数据分析师姚明、滴滴出行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岩等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赵忠教授以及丁大建、耿林、涂永前、郝玉明、张成刚、史珍珍等老师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经济学系葛玉好副教授主持。
在主题汇报阶段,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耿林博士作了题为《2016年第三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数据》的主题报告。研究表明,进入2016年第三季度,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政策落地,以及新经济行业的发展助力,宏观经济指标有所回升,CIER指数升为2.22。剔除CIER指数的长期趋势和季节因素, CIER指数的周期成分已明显企稳,这与三季度宏观经济景气程度相吻合。在CIER指数的趋势成分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已从“供给大于需求”反转为“需求大于供给”,CIER指数继续维持向上趋势。预测表明,2016年第四季度CIER指数大概率会维持向上。
分行业来看,2016年第三季度与2016年第二季度的行业CIER指数排名变动不大。总体来看,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中,不同行业间的就业景气两极分化现象依然明显。就业景气最好的行业仍然为互联网/电子商务,CIER指数为7.28,处于各行业的领先位置。而能源/矿产/采掘/冶炼行业的CIER指数仍然为最小0.20,表明随着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政策的实施,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仍然相对严峻。具体来看,互联网/电子商务、保险、基金/证券、交通运输以及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高,表明在这些行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保险、中介服务行业的CIER指数较高则是由于这些行业工作条件及工资报酬对求职者吸引力较小,求职申请人数供给不足因而体现出就业景气指数较高;能源/矿产/采掘/冶炼、检验/检测/认证、印刷/包装/造纸、环保和石油/石化/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受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以及企业改革转型挑战的影响,对人才的招聘需求大幅减小,造成就业景气较差的紧张局面。分职业来看,2016年第三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主要有技工/操作工、交通运输服务、销售业务、翻译和证券/期货/投资管理/服务等。随着新经济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关物流、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需求数量的增加,这些职业也体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然而,技工/操作工、销售业务和翻译多为基础职业,工作内容和工作条件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较小,因此出现明显的职位需求缺口,反映为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高。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低的职业为环境科学/环保、化工、生产管理/运营、广告/会展和项目管理等,其中,环境科学/环保、广告/会展和项目管理等职业劳动力市场人才供给充足,但企业招聘需求数量需求有限,因此就业形势相对紧张;而化工、生产管理/运营等职业受到传统制造业和重工业结构转型的压力以及改革升级的影响,导致这些职业的招聘需求量整体下降,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低。
分区域来看,与上季度相比,2016年第三季度各个地区的需求人数均有明显上升,各行政区域的申请人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IER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其中,东、中、西部地区样本城市的CIER指数相对较高,均在1.5以上,表明在这些地区企业招聘需求人数略多于求职申请人数,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东北地区的样本城市的CIER指数平均值为1.40,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相对较低。随着煤炭、钢铁重工业行业“去产能”政策的落地、以及经济增速逐渐回升的双重助力,东北地区的就业形势有望进一步转好。分城市等级来看,与上一季度相比,除一线城市的CIER指数上升0.19之外,其余城市中CIER指数均有明显上升,平均增幅超过0.50。其中,一线样本城市的CIER指数平均值低于1,新一线、二线和三线样本城市的CIER指数平均值高于1,尤其在二、三线城市,平均约有2个岗位对应1个求职者,表明二、三线城市的招聘需求缺口较大,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分企业规模来看,2016年第三季度,中小型的CIER指数接近于1,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CIER指数要高于1,表明本季度市场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分企业性质来看,与上一季度相比,除外商独资的需求人数有所下降之外,其余性质的企业需求人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具体来看,本季度国企、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中CIER指数略大于1,其余类型的企业CIER指数均小于1。
苏州工业园区圆才人力资源研究和发展中心主任张晓光作了题为《苏州工业园区2016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的主题报告,他首先对2016年第三季度园区人力资源指数及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本季度,园区人力资源需求增幅显著,呈现了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反弹,预计下半年企业用工需求状况将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有望企稳。受经济环境、求职者信心降低及季节因素等的影响,人力资源市场供给降幅较为明显,预计市场供给将持续走低。由于市场供应量的收窄及企业需求的上升,总匹配指数呈现进一步的下降趋势,预示着区内企业用工可能存在一定的压力。三季度情况分析表明:(1)企业用工需求企稳,高科技行业需求旺盛;(2)小型企业招聘需求同比增幅大,招聘成本稳定企业增多;(3)企业招聘较为困难,员工流动性大为主要原因;(4)本季度区内企业显示了较为旺盛的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5)云计算、纳米技术应用等高科技行业及现代服务业仍是吸纳应届毕业生的主力军。最后,他对2016年第四季度园区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预测:(1)大多数企业未来用工预期需求不旺。园区内55.6%的企业预计用工持平,25.6%的企业预计用工减少,仅18.8%的企业预计用工有所增加;(2)2016年四季度,服务业企业用工需求有较为显著的增加,制造业、高科技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则相对平稳。
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经济学系葛玉好副教授作了题为《阿里巴巴零售电商平台就业吸纳与带动能力研究》的主题报告。在GDP增速放缓、投资驱动力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总量总体平稳甚至小幅上升,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的12年间平均每年新增就业187.58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长趋势尤其明显,年均增加就业人员819万,仅2015年新增就业便超过1475万人,与此同时,近几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维持在4.10%的较低水平,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兴起,成为就业“稳中有升”现象的主要推手。课题组认为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进步带来就业的灭与生。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表现为正反两个方面,并且其“正面效应”通常大于“负面效应”。(2)互联网技术催生新业态,即电子商务服务业。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已经形成了6大类较为稳定的服务门类。(3)互联网平台成为就业新载体。计算机技术的工作管理和信用支付技术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工作呈现“去公司化”趋势。工作和雇佣不再存在必然的关系,非雇佣工作成为共享经济的主要就业形式。(4)电子商务带来的就业促进效应。主要包括:催生出新的就业形式;工作与职业的边界模糊;创造无差别的就业机会等。
为了证明“以大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可以解释‘经济增长放缓,就业稳中有升’的现象”这一假设,课题组利用投入产出表反映的结构关系对大淘宝创造的就业机会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15年大淘宝总体为我国创造3083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1176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1907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其中包括418万个支撑型就业机会和1489万个衍生型就业机会);就业带动系数为1.62。在大淘宝的26个经营类目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400万个)、日用品类(191万个)、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69万个)创造的交易型就业机会位居前三。为增加大淘宝对带动型就业机会测算的可信度,课题组结合实地调研,通过走访江苏、杭州、河北、山东四个省份的多家商铺,采用微观案例的方式,从销售额带动总就业人数和就业带动系数两个维度证实了测算得出的结论。
58集团数据分析师姚明作了题为《90后新蓝领就业趋势》的主题报告。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蓝领人群规模近4亿,占比三分之二,是就业的主力军。在蓝领人群内部,男女比例为2:1,35岁以下的青壮年是主流蓝领人群,占比约为70%。因此58集团针对蓝领群体展开了调研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中国蓝领阶层正处于变迁,蓝领阶层的工作生活观念变化差异巨大。具体表现为老一代蓝领多为民工或厂工,他们工作勤恳、任劳任怨、省吃俭用;新一代的蓝领多为服务业从业人员,他们上班工作紧张、下班注重消费。第二,中国蓝领收入逐年增长,部分行业/岗位远超普通白领。2013年蓝领平均月薪为3875元,2016年蓝领平均月薪增长至4800元,部分职业如月嫂、快递员、技工、机械操作师的平均月薪超过万元。第三,中国新蓝领与传统蓝领在教育背景、收入、生活消费观念上,有显著的特点与区别。新蓝领主要指制造业、建筑业之外的蓝领,他们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与传统蓝领相比,新蓝领的教育背景更高、职业诉求更高、消费更高、更懂得享受生活。第四,中国新蓝领中60%为90后,90后蓝领的就业趋势代表了新蓝领群体的特征。第五,中国新蓝领的求职意向向服务业倾斜,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不再是新蓝领就业的第一选择。第六,90后新蓝领自信感较强,坚信通过自身努力可获得成功;消费观念与社会较为接近,喜欢追求时尚潮流,在意物质,享受生活。生存以上、生活以下是大部分新蓝领的真实写照,工作跳槽的原因主要在于钱不够花。此外,90后新蓝领城市归属感虽然增强,但回家依旧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着2016年第三季度就业形势和主题报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处长武洁认为,第三季度的就业形势稳中趋好,与CIER指数反映的就业市场景气状况相吻合。具体表现为31个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在第三季度首次低于5%,与上一季度同比均呈现下降趋势;城镇青年失业率回落、城镇短期失业人口比重减少;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减少252万人,同比减少1.9%,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153万人,同比增加3.7%;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加5.9%;企业用工在第三季度有所下降,但相较于预期,下降幅度收窄;化解过剩产能对就业的影响,表现为煤炭开采等行业就业人员同比减少12%,石油、金属冶炼加工业就业人员同比减少7%和10%;大学生就业方面,三季度延续二季度签约率不高的状况,但应届大学生就业情况相较往年有所好转。综合调查数据和上述各研究员的主题报告,可以看出三季度的整体就业形势比预期要好。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郭成处长认为,第三季度就业市场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三季度就业季度分析会学术研究成果和政府的统计数据,整体是吻合的,四个报告在面和点上也是相辅相成的。苏州地区的情况从点上支撑了CIER指数报告的内容;大淘宝对就业的带动效果,体现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指标来看,三季度的情况比上年要好,但是就业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去产能之后的职工安置问题;第二,去产能过程中城镇本地职工的失业问题;第三,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有所上升,三季度认为找工作难的大学生占到57%。下一步的工作,需要兼顾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智联招聘集团市场公关部总监李强,认为从全国招聘数据来看,虽然CIER指数回暖,但还是一个需要谨慎乐观的阶段。首先,从CIER报告中可以看出三季度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都集中在互联网、金融、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靠投资拉动,需要风险投资商投大量的钱进去,一旦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对整体的就业形势将造成很大影响。从三季度开始,观察到一个现象,一些互联网公司虽然发展非常好,其招聘幅度却在缩减。其次,对于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职位,如办公设备制造、石油化工等,CIER指数较低、职位增长速度也很低,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一现象同样也存在一些风险。最后,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仍然非常大,预计明年有780万毕业生,按照以往的经验,主要是超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纳能力,但是随着地产调控拉开序幕,行业变动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阿里巴巴集团就业研究总体负责人郝建彬,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发现很多传统市集的线上销售占比已达到30%,许多工厂已由原来的外贸转为网店销售,如果线上订单减少,这些企业将会面临裁员问题,这些领域的就业已跟大众的消费息息相关。其次,他认为,应该关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促进和替代关系,人工智能背后会衍生出一些新的职业和岗位,但是技术进步同样会对传统行业带来不小的冲击,引发就业替代。就业替代到底是好还是坏,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初步设想,利用大数据,对每一个类型、每一种产品背后的消费状况进行分析。此外,政府出台的政策也会对企业的用工造成影响。比如今年出台的残保金政策,对高科技行业的影响较大,未来可能引起大批高科技行业高管的外迁。
58集团政府事务部总监葛凌,希望通过主题报告或者其他方式与各位专家建立联系,讨论和分享58集团搜集的数据以及所做的研究,未来可以进一步协同开展分析和调研等工作。
滴滴出行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岩,希望依托滴滴平台,和与会专家展开一些合作,深入探讨并测算分享经济平台对于就业的吸纳能力和贡献度。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赵忠教授认为,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的主题报告包含了中国就业市场整体形势、区域就业发展现状、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等内容,综合面、线、点三方面的数据,比较完整的呈现出当前就业市场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未来可以继续关注长期的、有基本规律的前瞻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界、企业和政府可以展开更加广泛的研究与合作。
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教授认为,58同城展示的新蓝领研究报告非常有新意,关注一个就业群体,研究他们的就业方式及形态演变。未来可以考虑将这类报告规范化,在报告中介绍具体的研究方法、调查方式和数据来源,增强报告的说服力。
最后,曾湘泉教授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简要总结。第一,根据2016年第三季度的CIER指数报告,结合中国就业市场现状,发现中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体制转型滞后于结构转型,这与中国经济转型背景和当前的政策有很大关系。第二,从全球角度看,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就业市场出现两极分化,收入不平等问题更加突出。新技术革命会创造还是毁灭岗位、机器学习是否会取代高技能劳动力,这些问题尚未有定论,仍需进一步研究。第三,兼职群体在劳动力市场占比不断提高,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隐形失业和就业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就业研究所将继续与智联招聘、58集团等企业合作,对兼职群体展开深入分析。最后,感谢政府多年以来提供的平台支持,以及企业的交流合作,未来中国就业研究所将聚焦新技术革命、分享经济、机器学习等对中国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影响,开展一系列专题研讨会,产生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