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活动报道  
  最新消息  
 
 
  你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活动报道
站内搜索:
 
  活动报道
   
 
新形势下我国就业工作的新挑战——《求是访谈》采访曾湘泉教授视频
分享到:
时间:2016-08-27    浏览量:2167

        在线视频链接:http://www.qstheory.cn/2016-08/23/c_1119439179.htm

       2016年7月15日,《求是》杂志第14期全文刊发了李克强总理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李克强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很大压力和隐忧。”那么,为什么说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是什么?各级政府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求是访谈》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为我们详细解读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主持人:赵梦姣

     访谈嘉宾: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

      

精彩观点:

■ 从宏观经济来讲,保持经济增长除了要考虑稳定物价、通货膨胀之外,充分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干部的数量是有限的,大企业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其招聘需求增长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因此,大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不是这些大的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而是中小微企业。

■ 中小企业是我们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政府应该借鉴中国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经验,给予中小企业创业制度化、系统化的政策支持,通过新企业的诞生和发展来提高岗位需求。

■ 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现象并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的素质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不相匹配。

访谈实录:

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求是网:

    201656日,李克强总理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您怎么看待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呢?

曾湘泉:

    判断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要将劳动市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加以考量。一方面,劳动力供给量较大。从“十三五”时期的情况来看,劳动市场的供给量很大。大量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两类人群,一类是毕业生,包括每年700多万高校毕业生和500多万中等院校毕业生;另一类是农村劳动力,中国现在的经济活动人口是7亿多,其中3亿多人在农村,这部分劳动力最终还是要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量降低。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岗位需求降低。“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就业岗位的需求也会随之降低。其次,机器替代劳动力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很多工厂就会以机器替代人,这样也会使就业岗位进一步减少。再次,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减员规模扩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以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为例,其减员的规模预计达到180万人。

    从目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情况来看,中国的就业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从宏观经济来讲,保持经济增长除了要考虑稳定物价、通货膨胀之外,充分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

               织牢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经纬线

求是网:

    李克强总理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有两个,一个是高校毕业生,一个是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是“经”,农民工就是“纬”,织牢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经纬线”,新的发展动力才能形成。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曾湘泉:

    我国就业工作的重点对象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高校毕业生,一类是农民工。一方面,农民工就业问题。中国实现工业化,要解决的不是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而是大量的、源源不断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将农民工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从长期来看,农村劳动力就业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农民工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很多农民工实际上已经是城市的产业工人,但是他们没有享受到城市的一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等,而这些方面对于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增多。随着技术进步和土地流转的发展,农业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会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释放出来,这对中国的就业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矛盾十分突出。过去,中国的产业结构比较低端,其对劳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近些年,制造业不断升级,服务业蓬勃发展,对大学生劳动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第二,大学毕业生规模日益庞大。在1999年大学扩招以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不到100万人,而现在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是700万人左右。

    第三,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过去,大家一直认为大学生就业就是要当干部,要到编制内,如政府、学校、医院等等。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干部的数量是有限的,大企业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其招聘需求增长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因此,大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不是这些大的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而是中小微企业。

    第四,大学生就业能力相对不足。在当前中国企业转型的形势下,高等教育如何适应这种新经济、新业态,给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求是网:

    您认为,各级政府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呢?

曾湘泉:

    2008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特别强调了就业工作在地方各级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各级政府应该学习好、领会好就业工作的政策要求,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相关精神,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好就业工作。

    第一,各级政府要抓好就业信息工作。求职者应聘与企业招聘之间有一个复杂的匹配过程,而信息不对称给这一过程造成了许多障碍。现在,求职者找工作一般都是通过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和中华英才三大网站,而这三大网站都是外国人投资开办的。各级政府要重视就业信息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广大求职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流转。

    第二,各级政府要重视创业。现在,传统的企业已经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裁员之后还会释放出一部分劳动力,而创业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中国经济之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活了社会和各方面的资源,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在其中发挥了激励作用。中小企业是我们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政府应该借鉴中国经济在90年代迅速发展的经验,给予中小企业创业制度化、系统化的政策支持,通过新企业的诞生和发展来增加岗位需求。

    第三,各级政府要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大学扩招使得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出现了“就业难”,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出现“招聘难”。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现象并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的素质技能与岗位需求之间不相匹配。政府要高度关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改革问题,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及时调整高校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在劳动市场的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评论0条
还没有评论
 会员评论(只限会员发表评论)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