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347会议室成功举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张莹副司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彭永涛副司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武洁处长、苏州工业园区圆才人力资源研究和发展中心张晓光主任、智联招聘集团资深人力资源顾问郝健、集团公关部总监李强、阿里巴巴集团就业研究总体负责人郝建彬、滴滴出行政策研究院院长助理冯馨等应邀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赵忠教授以及丁大建、耿林、吴清军、李育辉、张成刚、徐长杰等老师和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经济学系葛玉好副教授主持。
杨伟国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向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他特别感谢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对学院就业研究工作的指导,特别感谢智联招聘集团、苏州工业园区、阿里巴巴集团、滴滴出行对学院就业季度分析会的支持。他表示今年的就业问题格外重要,希望大家对就业方面的新动向进行分析和分享,期望会议成为预判中国就业形势的风向标,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支持。
在主题汇报阶段,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耿林博士作了题为《2016年第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数据》的主题报告。研究表明,受鲜活食品和部分服务项目价格回落的影响,3月份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上涨2.3%;受节后开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的影响,3月份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下降4.3%。本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升幅较大。基于上述经济形势,2016年第一季度,企业招聘需求人数与上季度基本持平,而求职申请人数明显增加,这导致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有所下降。为准确反映与经济景气程度相匹配的就业市场景气程度,剔除CIER指数的长期趋势和季节因素,发现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CIER指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就业市场压力增大,这一结论与宏观经济持续走弱的情况相吻合。基于CIER指数的预测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 即CIER指数将会继续下行。
分行业来看,由于当前国内经济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在就业方面体现在不同行业的CIER指数差异比较明显,CIER指数最大的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为最小的行业(会计/审计)的37倍。具体来看,互联网/电子商务、基金/证券、交通/运输以及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高;会计、航空/航天、能源/矿产、跨领域经营和电气/电力/水利等传统服务业、重工业以及矿产业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差。分职业来看,2016年第一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多涉及交通运输服务、技工/操作工、销售业务等,由于技术含量低、工作性质或内容单一,使这些职业缺乏求职吸引力,从而具有较高的就业景气指数;汽车制造、能源/矿产/地质勘查、环境科学/环保、项目管理/项目协调、生产管理/运营等等传统技术岗位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差。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2016年第一季度就业市场整体的招聘需求量均低于上一季度,求职申请人数明显高于上一季度,CIER指数明显低于上一季度,各地区就业市场压力继续增大。其中,东部地区CIER指数下降幅度最大。分城市等级来看,2016年第一季度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CIER指数与上一季度相比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其中,一线城市下降的幅度最大,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下降幅度基本相同。分企业规模来看,2016年第一季度CIER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本季度不同规模企业的CIER指数均要低于上一季度,表明当前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分企业性质来看,2016年第一季度不同性质企业的CIER指数明显低于上一季度,而CIER指数的排名顺序变化不大,从高到低依次为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国企、外商独资、上市公司及事业单位,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就业景气有较大的影响。
苏州工业园区圆才人力资源研究和发展中心主任张晓光作了题为《苏州工业园区2016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的主题报告,他首先对2016年第一季度园区人力资源指数及市场数据进行了分析,受经济环境影响,2016年第一季度区内部分企业用工趋于谨慎,同比降幅达27.8%,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相对稳健,同比增长3.9%,预计部分求职人员就业信心将有所降低。一季度园区人力资源市场特点和应届毕业生用工情况分析表明:(1)传统制造业需求减缓,服务业需求旺盛;(2)园区内技术工人、中高端人才紧缺;(3)园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有限;(4)新兴产业薪酬增长比例高于传统产业;(5)苏州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等三个行业预计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而电子信息等传统制造行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弱;(6)苏州工业园区企业招录应届毕业生的起始年薪呈现中间上升,两端下降的态势。其中大专、本科、硕士学历应届毕业生收入小幅增长,初中、高中、技校及博士应届毕业生收入有所下降。他最后对2016年第二季度园区人力资源情况进行了预测:(1)大多数企业未来用工预期需求不旺。园区内69.6%的企业预计二季度用工持平,11.5%的企业预计用工将减少,仅18.9%的企业预计用工将增加;(2)2016年二季度,制造业企业需求同比降幅明显,服务业及高科技行业需求则相对稳定。
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作了题为《煤炭、钢铁去产能对就业的影响——基于山西省状况的调查》的主题报告。近期曾湘泉教授赴山西太原和吕梁两地,对部分煤炭和钢铁企业去产能和就业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和政府资源整合政策的影响,煤炭企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导致企业冗员急剧上升、用工量缩减、工人工资下降,企业面临沉重的债务负担;国有钢铁企业总体产能利用率较低,民营钢铁企业产能利用率一般,企业财务普遍亏损、债务负担过重。国有钢铁企业人员过剩问题突出,而受到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员工铁饭碗思想根深蒂固,解聘员工非常困难,企业用人应对外部环境变动的反应较慢,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不足。尽管针对上述问题,当地煤炭和钢铁企业采取了一些初步措施但成效较小,当地政府对于公共就业服务和建设的投入不足,软硬件基础设施都很落后。针对调研的情况,他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应对当前就业问题的严重性给予充分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出台切实有效的就业促进政策措施,如及时发布省内外岗位空缺信息,加大就业市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投入等,并且加大就业政策评估工作;深化以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从根本上摆脱中国国有企业的恶性循环机制(盲目扩张---隐性失业---职工下岗---盲目再扩张--隐性失业--职工下岗、、、)。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着2016年第一季度就业形势和主题报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张莹强调,今年的就业形势处于弱稳定状态,与CIER指数反映的就业市场景气状况相吻合,表现为总体偏紧、弱中偏紧。目前的就业与失业率都在可控范围内,被监测重点群体(农民工、大学生等)的就业率均处于稳定状态。但受到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传统制造业用工需求明显下降,且无法被新型产业用工需求的增长所弥补,造成失业总量增加,失业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劳动力市场上隐性失业、拖欠工资、欠保等问题仍然存在,灵活就业飞速发展,外部劳动力涌入诉求增加,国内就业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加之去产能将在二季度进入深化落实阶段,预判2016年第二季度的就业形势压力仍然较大。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彭永涛认为,从二、三月份的数据来看,调查失业呈逐步上升趋势,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未来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农业户籍人口的失业率上升,国内短期失业人员比重较大,规模以上企业用工量同比减少,去产能造成煤炭、钢铁、石油等行业用工减少等。他认为,当前劳动力市场仍存在以下问题:就业格局发生变化,失业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小城市、大城市、全国;劳动力市场活跃程度降低,劳动力供求程度均有所下降;“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速度较快,但其带动就业的能力仍然有限;隐性失业问题逐渐显现。最后,他希望中国就业研究所未来针对隐性失业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为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处长武洁,主要分享了统计司2016年度的调查数据,数据表明全国总体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失业人口绝对量增加;企业用工总体稳中略降,传统制造业用工减少较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智联招聘集团公关部总监李强,从微观数据角度出发,分析了一季度企业招聘与员工求职的真实状态。第一,一季度平均每个招聘职位收到48份简历,比之前的26份大约翻了一番,说明今年职业竞争态势非常激烈。第二,以往竞争最激烈的城市是一线城市,今年前十位竞争较为激烈的城市中,除了北京、深圳两个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均为新一线城市。第三,对企业端的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成都、西安、重庆等)的企业虽然比较保守,但企业发展与招聘意愿较强;东部地区(沈阳、大连、长春)的企业招聘意愿减弱,招聘职位数下降。第四,从企业性质角度出发,虽然国企招聘幅度下降、薪酬涨幅较低,但仍是大多数求职者的首选;从企业用工要求来看,企业对用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以上数据,智联认为一季度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二季度有可能持续这种状态。
智联招聘集团资深人力资源顾问郝健,认为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多,企业对科研人员或综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但这部分人才的供给十分有限,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相比而言,企业对普通员工的招聘需求相对减弱,部分就业群体存在就业困难。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互联网、电子商务性质的企业招聘需求以60%的程度增长,而传统制造业、对外贸易、能源等企业的招聘需求有所下降。
阿里巴巴集团就业研究总体负责人郝建彬,强调以电力能源为经济基础的传统社会逐渐被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经济基础的社会所替代,服务业比重的增大将对就业的吸纳和转移带来更为积极地影响,新经济未来将获得快速发展。新经济的特点是就业年轻化、平台小型化,年轻人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人群,灵活就业将成为未来就业模式的重要补充。他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新旧经济之间的关系,起到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就业稳定的作用。
滴滴出行政策研究院院长助理冯馨,分享了滴滴出行在就业方面的发展情况。她认为,滴滴出行平台目前存在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的就业人员,平台专车司机的数量呈现反经济周期的情况,即在经济形势走弱时,专车司机的数量或接单率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形势回暖时,部分专车司机重新回到自己本身的工作岗位。这种以平台为依托的就业模式十分灵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也对就业市场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吴清军副教授认为,经济波动会导致就业的不稳定和波动,进一步影响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和波动,当前的劳动合同法无法规范这种动态的劳动关系,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很难涵盖或保护正式与非正式职业之间的流动,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更大的保障体系,而不是单纯的雇员保障体系。
曾湘泉教授对此次研讨会进行了简要总结。第一,目前社会各界对就业市场的关注点,即包括结构矛盾也包括总量矛盾。由于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就业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将面临转型期的阵痛,未来对就业总量的分析要与转型期间的结构分析相结合。第二,就业研究所下一阶段将启动地区与行业就业信息指数的分析与发布工作。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突出体现在一些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内,研究与发布区域指数、行业指数和职业指数,将为国家经济下一步的转型提供部分指引。第三,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去产能问题、隐性失业问题、国际外来劳动力问题、新业态就业问题,以及如何制定政府政策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分析2016年就业形势的全新切入点,也是中国就业研究所未来研究的重点。中国就业研究所将适时启动新技术革命、新业态对我国就业市场影响等一系列专题研讨会,届时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就某一专题展开深入研讨,并欢迎政府领导和企业人士积极与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