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主办的“劳动科学名家讲坛”首场报告会暨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讲座——詹姆斯•海克曼教授专场学术报告在我校逸夫会堂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詹姆斯•海克曼教授作了题为“Hard Evidence on Soft Skills(软技能的硬证据)”的学术报告。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劳动人事学院赵忠教授主持本场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首先致辞,他向海克曼教授做客“劳动科学名家讲坛”首场报告会表示感谢,向参加本场报告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欢迎,曾院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海克曼教授的学术成就、软技能研究的新进展和劳动科学名家讲坛的情况,并预祝报告取得圆满成功。
曾湘泉教授致辞
在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学者们日趋意识到智商并不是决定个人成就的惟一因素,个人性格特征亦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劳动经济学研究中,专注度、责任心、自控力等称为软技能的素质对个人劳动能力、劳动成就的影响成为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探讨需要经济学与心理学的恰当结合,詹姆斯•海克曼教授在这一领域中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 詹姆斯•海克曼教授首先对个人特征心理学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重点介绍了“大五人格”模型,并总结了心理学中关于个人特征测量的相关研究,得出“大五人格”中的责任感对个人成就的影响最明显,并通过40岁时的健康程度、日吸烟量、从事白领职业的可能性等变量随包含责任感的个人特征的变化与仅随认知能力的变化进行对比等方法初步证实个人特征对于个人成就或行为结果的影响。
海克曼教授在作报告
同时,詹姆斯•海克曼教授指出了相关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测量指标不统一等问题,并尝试构建定义、测量个人特征的经济学框架。 海克曼教授认为个人特征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改变,据此将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一步发展为人力资本投资的生命周期模型,当期的个人特征由上一期中个人生产力、人力资本投资以及所处环境决定。在这一模型中,海克曼教授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及敏感时期进行探讨,并重点讨论了早期生活因素、学前教育对个人成就及行为结果的影响,以及个人特征参数与偏好参数在经济学框架中的区分。 讲座的最后,海克曼教授对本次演讲进行了总结——心理学中对个人特征所考虑的更为全面的视角以及个人特征测量所揭示的与传统智商及成就测试中的特征不同的其他个人特征的重要性等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而经济学中更为精确的模型、清晰的概念以及力求对因果关系的揭示亦可有助于心理学的研究。在将经济学研究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并相得益彰的道路中,经济学家还需对测量体系进行质疑、提出更为完善的数据收集体系以及对该领域中基本识别问题的阐述。 在自由提问环节,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就个人特征对个人教育等个人成果的具体影响机制、衡量早期教育对个人影响的偏差问题以及理论框架在实证模型中如何实现等问题与詹姆斯•海克曼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本场讲座气氛热烈、观点新颖,收到了良好效果。 詹姆斯•海克曼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于1983年获约翰•贝茨•克拉克奖,2000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詹姆斯•海克曼教授广泛关注经济学前沿问题,在劳动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领域著述颇丰。他的研究涵盖工资与劳动供给、人力资本理论、社会项目评估、选择性偏差模型等等。詹姆斯•海克曼教授的研究在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劳动科学名家讲坛”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贯彻落实“学术立院”、“学术兴院”的办院方针、紧紧围绕“提升国际性”的十年腾飞战略,通过积极整合学院资源,着力打造的高端学术平台。主办方将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国内外在劳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的著名学者,就相关重大问题发表演讲。论坛将立足于“学术性、前沿性、国际性”,旨在推动国内外劳动科学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