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活动报道  
  最新消息  
 
 
  你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活动报道
站内搜索:
 
  活动报道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区域性失衡之困——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
分享到:
时间:2011-12-28    浏览量:1449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日前启动。据统计,201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在总量矛盾日益突出的背后,高校毕业生区域性配置不均衡成当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症结—— 

11月23日,北京市研究生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王京生 摄(新华社发)

  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李晓曼 

   2011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2012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待就业总量不断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总量矛盾长期存在和两种结构性失衡(技能、区域)突出的双重困难。其中总量矛盾,需要长期持续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引导劳动力市场供需均衡,从而逐渐得到缓解,而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区域性配置不均衡成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症结,而这种区域配置的不均衡会加重总量上供求失衡的矛盾。 

  二线城市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人才供给却越来越少 

  一方面,就业几近饱和的一线城市仍然是许多高校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地点,他们宁愿“漂在”一线城市等待机会,也不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发展;另一方面,许多新兴二三线城市缺乏人才的状况却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已经成为阻碍这些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若不妥善应对,不但将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还可能影响我国区域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 

  事实上,二三线城市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正成长为新的就业增长区。根据智联招聘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劳动力需求之间的比例为1.38:1,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就变为0.99:1,意味着我国二线城市的劳动力需求已经首次超过了一线城市,即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此对应的是,在人才供给数量上二线城市却仍然少于一线城市。万宝盛华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一线城市的求职总人数约为3593万人,二线城市的求职总人数约为3290万人。虽然人才需求已经大于一线城市,但二线城市的人才供给量却依然小于一线城市。 

  中国就业研究所公布的就业竞争指数也印证了这一结论。2009年,我国二线城市的就业竞争指数为0.90,一线城市的就业竞争指数为0.99。就业竞争指数越低,该地区的就业竞争强度越小,即相比于一线城市,当下二线城市的就业竞争程度明显较低。 

  综上所述,当前二线城市的就业环境总体上要好于一线城市。相比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人才供给却越来越少,就业竞争不太激烈,雇佣前景越来越好。 

  “基层信息匮乏,全国性统筹不足”围困大学生就业选择 

  由于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布局在一线城市,因此许多高校毕业生不了解二三线城市的就业需求与就业状况,他们所掌握的就业信息往往局限于所在城市的相关就业信息,对所在城市之外的就业信息几乎一无所知。这种地区性的就业信息局限直接制约了高校毕业生选择二三线城市作为就业地。 

  当今我国大学生就业信息的正式渠道主要由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和盈利性的各类就业中介组织两个部分组成,它们成为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的主要信息来源,其中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校园招聘等)是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但两者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承担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的基层搜集工作。实践中,小部分高校还处于“守株待兔”的状态,大部分高校虽然大力倡导主动开拓就业市场,但由于渠道限制,对就业市场的开发面很窄,难以满足学生就业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高校所在地以外的就业信息开发不足、开发深度不够,造成就业信息搜集不全面、不及时。此外,由于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有限,高校对就业信息的梳理加工也存在不足,有的高校对搜集来的就业信息不分析、不梳理,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我国的就业信息市场还处于地区分割的状态,中央就业部门与各地的就业机构,以及各地就业机构之间关于就业信息的沟通与共享还做得很不到位。对于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职位空缺信息,没有人去充分挖掘整理,也没有一个统一共享的平台用来发布这些信息。 

  虽然颇有市场影响力的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知名就业中介提供的就业信息具有一定的全国性,但作为盈利性的企业,这些网站只是为用人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布就业信息的平台,并没有从地区发展和毕业生利益的角度出发主动去搜集各种职位空缺信息,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就业信息。限于以利益为导向的目标,这些网站更多的关注那些知名企业的招聘,对二三线城市的用人单位以及中小企业的关注不够。由此可见,单个盈利性的中介组织难以承担起提供全国性就业信息的重任。 

  高校就业服务渠道单一所致的基层信息匮乏与缺乏全国性信息平台所致的就业信息区域性特征明显而全国性统筹不足,导致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局限,进而局限了学生的就业选择。其中后者是这一问题的核心。 

  此外,从需求方来看,二三线城市对其就业信息宣传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当前,许多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政府只注重招商引资,不重视制定人才战略,忽视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难以吸引高校毕业生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 

  构建全国性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缓解区域配置不平衡 

  为突破大学生就业信息局限,缓解大学生就业区域配置的不均衡,笔者建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让全国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看到各地,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就业与职位空缺信息,这是解决大学生区域配置不均衡的突破口。围绕这个平台建设,笔者提出“一个平台、双向流动、三个导向和四项服务”的基本构想。 

  我国在全国性信息平台的构建中,一方面可以借鉴日本的政府主导模式。因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导向,其提供的信息更加完备、真实和可靠。另一方面,在这个共享平台的具体设计思路上,我们可以参考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会员制”的组织设置方法将中央就业部门与各地就业服务机构连接起来,以促进就业信息的沟通与流动。此外,我国也应该考虑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来设计和组织这个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使之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培训服务更具针对性,更能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找到匹配的单位与岗位。 

  现今,各类就业中介组织的局限性主要集中于就业信息的单向流动和缺乏共享。即各地方的企业向中介组织或高校单向发布就业信息,信息使用者获得的信息具有区域上的局限性。信息的双向流动和各方共享是全国性的就业信息平台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协商,该平台可以将地方现有就业服务机构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就业信息互换与共享机制,各个地方的雇主和高校都能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全国范围内的用工需求情况和求职者信息。此外,国家就业部门与其下属的各地就业机构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加强内部统筹与联系,各地就业机构负责搜集本地的就业信息,然后由国家就业部门进行统筹,将这些信息放在统一的平台上。 

  就业服务人员的配备和其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主体功能的发挥。以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为例,作为一个专家团队,它由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专业化人才组成,从而保证了该协会各项职能的发挥。而我国各地的许多大学生就业中介组织主要由从政府行政部门分离出来的人员组成,专业水平相对较低,业务能力比较差,服务意识淡薄,这些直接制约了全国性就业信息平台的服务质量。 

  对此,我们提出公共就业服务专业人员素质提升应该以机构职能为导向、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和以服务规范化为导向的理念,其中特别突出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应包含具有劳动或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经验。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并逐步为这些从业人员制定相应的职业和道德规范,增进其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介组织的服务内容还比较单一,多是停留在信息服务的层面,提供信息的渠道也很单一,其他方面的服务开展得还比较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以信息服务为基础,这个全国性的就业信息平台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开展涵盖信息服务、资助或直接进行调查研究与预测、定期培训与人事代理等各种与就业相关的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作为基础内容的信息服务上,信息服务平台也可以探索多种渠道(网络、供需洽谈会和定期出版物等)来扩大信息的传播和影响力。 

  【链接】 

  美日两国大学生就业信息体系 

  美日两国的大学生就业信息体系是依托全国性的就业中介组织建立起来的。日本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在政府统一管理下展开的,它主要由主管国民福利和就业问题的厚生劳动省负责,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都设有学生职业中心,并以此为平台致力于促进全社会的雇用信息公开化,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008年日本厚生劳动建立了“工作信息网站”,集中各类民间职业介绍机构的招聘信息和求职者的信息,方便企业和求职者共享就业信息。此外,日本厚生劳动省还围绕信息平台打造了一系列协助学生就业的咨询与服务机构,例如雇佣开发协会、日本人才介绍事业协会、日本人才派遣协会等,协助促进大中专学生的就业。 

  美国的“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是一个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全国性的非盈利性就业促进组织,其在全美各地设有分会,其会员包括大学就业服务中心和雇主的人力资源部,目前该组织已经吸纳1800多所高校和1900多家雇主成为其会员。 

  协会的宗旨是连接毕业生和雇主,帮助毕业生选择并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同时帮助雇主制定有效的人员招聘计划并为之提供优秀的人选,旗下开展包括信息服务、资助有关就业的研究、开展培训与讨论等服务项目。其创办的《择业》和《工资调查》为毕业生提供包括岗位空缺和起薪等在内的众多劳动力市场动态信息,帮助毕业生理性成功地选择就业。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提供了一个将大学毕业生供需双方整合在一起的平台,将基层信息统筹为全国性的就业信息,同时也突破了高校在就业渠道上的局限,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对象。

 
 评论0条
还没有评论
 会员评论(只限会员发表评论)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