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劳动科学博士生论坛”于10月3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劳动经济学相关研究问题为核心设定主论坛,以"十二五"时期的产业结构转型、城镇化建设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出席论坛,并向获奖博士生颁发了奖励证书及奖品。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宋远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文魁教授、美国乔治理工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海峥等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32所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0余位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会场
劳动人事学院常凯教授、赵忠教授、程延园教授、唐鑛教授、管延军博士、李莹博士、周石书记和张石磊老师出席了论坛。
与会领导和专家为征文一等奖获得者颁奖并合影
论坛开幕式由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袁罡主持,研究生院副院长宋远方教授致欢迎词,对劳动人事学院首次举办“中国劳动科学博士生论坛”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举办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博士生代表杨玉梅介绍了海外留学经历和博士期间的学习心得。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做了题为“中国农村转移就业发展战略研究”的专家主题报告。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三个专业的一等奖得主分别做了获奖论文宣讲。论坛期间,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同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出席论坛的领导专家博士生合影留念
曾湘泉教授介绍了由他本人近期主持完成的世界银行一项相关研究课题成果内容。依据对当前和今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供求预测,以及对产业结构转移及城市化效率的评价等,他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应当针对性地实现三个转变:从重视转移数量向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并重转变,由向大城市转移向中小城镇转移转变,由部分城市化向全面城市化转变。政策层面要关注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产业升级与中小城镇发展相结合,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通过中小城镇发展,引导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在大中城市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吸纳高技术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适宜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释放农村劳动力;引导部分农民工转为市民,由部分城市化向全面的城市化转变。
曾湘泉教授作主题报告
一等奖得主博士生孙婧芳、杨付、苏熠慧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农村非农就业对教育投资激励的影响》、《团队成员认知风格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团队心理安全感与工作单位结构的作用》、《控制与抵抗:雇主与家政工的劳动关系研究——从劳动过程视角对家务劳动进行的考察》的论文宣讲,由特邀点评专家赵忠、管延军、程延园教授等对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的一等奖论文以及整体的投稿情况进行了点评。
论坛现场听众
30日下午举办了劳动经济学分论坛和人力资源管理、社保保障、劳动关系分论坛。各专业的二等奖和优秀奖得主在分论坛上展示了获奖论文,在特邀点评专家评价后,与会的博士生纷纷参与讨论。分论坛的气氛热烈,学术气息浓厚,受到了参会者一致好评。 论坛主办方表示,2012年还将召开第二届中国劳动科学博士生论坛,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核心设定主题,此后每年都将举办全国性论坛,依次以劳动关系、社会保障为主题召开。劳动科学系列全国博士生论坛将对于促进劳动科学领域博士生的深入交流,推动劳动科学研究的发展,为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就业、民生问题建言献策发挥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