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活动报道  
  最新消息  
 
 
  你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活动报道
站内搜索:
 
  活动报道
   
 
“通胀压力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变革及挑战: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及2011年劳动力市场分析与展望研讨会”隆重举办
分享到:
时间:2011-01-18    浏览量:1405
 

    2011年1月15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通胀压力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变革及挑战: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及2011年劳动力市场分析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徐建国际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中国就业研究所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通胀压力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变革及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中心主任、中国就业研究所丁大建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赵忠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刘尔铎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常凯教授,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系主任易定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中心副主任、劳动人事学院潘锦棠教授,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石伟教授,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就业研究所唐鑛研究员,中国就业研究所葛玉好博士等分别就年度中国劳动力市场重大事件回顾及展望、年度就业形势分析及预测、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不同群体的就业发展前景、劳工意识与劳动力市场、通货膨胀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立法与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10大趋势、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国劳动经济学发展等发表了主题报告和专题演讲,并受到与会听众的高度评价。易定红教授和院长助理周文霞教授分别主持了本次报告会。
   


    2011年劳动力市场分析与展望研讨会会场


   
   


    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助理周文霞教授主持会议


    上半场伊始,曾湘泉教授做了“通胀压力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变革及挑战---2010劳动力市场重大事件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曾湘泉教授从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入手,依次分析了2010年所发生的富士康连跳、南海本田停工、涨工资、民工荒、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险立法、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全球劳动科学院长论坛等重大事件,提出2011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将表现为:治理通货膨胀与扩大就业的矛盾会日渐显现,中长期内的人工成本增长成为趋势,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成为关注的重点,新生代农民工诉求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置和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大力推进等。
   


    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


    随后,丁大建研究员做了题为“通胀压力下的就业与失业——年度就业形势分析”的主题报告。丁大建主任首先简要介绍了此项研究所用数据的来源与概况。接下来,在回顾了2009年全年就业形势由紧而缓的演变过程之后,利用CIER就业竞争指数这一指标体系,依次对2010年度总体就业形势、2010年第四季度就业形势变动原因、就业与通货膨胀、GDP增长三者的关联、劳动力市场供给的结构变化、不同行业的就业形势、不同区域(大中城市)的就业形势、典型地区(苏州工业园区)的就业市场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当前就业供求基本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劳动力需求强劲上升,是全年就业压力下降的主要动因;分析显示,CIER就业竞争指数变动与宏观经济发展(GDP、CPI)密切相关,CIER就业竞争指数或可成为失业率的替代指标用于宏观分析;近期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主要源于季节性因素;就业行业差异显示,国有、垄断行业的就业竞争强,市场化、竞争性行业的就业竞争弱;行业间的就业竞争差异在缩小;东中西部、一二线城市间就业竞争差异也在缩小;就业吸引力最强的苏州工业园区就业竞争指数前所未有地下降,或预示着东部缺工现象的发展。
   


    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中心主任、中国就业研究所丁大建研究员


    主题报告之后,8位来自劳动人事学院和中国就业研究所的学者继续围绕“通胀压力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变革及挑战”这一主题,从不同视角发表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精彩演讲。
    赵忠教授以“中国劳动力迁移的制度障碍”为题,归纳了阻碍我国劳动力迁移的三种制度因素,并从制度成本视角提出了对现行政策和制度的一系列旨在消除不平等的改革措施。
   


    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赵忠教授


    刘尔铎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相关就业群体的就业前景”的演讲,做出了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能继续加剧的预测,并从高等教育规模过大角度分析了问题加剧的原因,之后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刘尔铎副教授


    常凯教授围绕“劳工意识与劳动力市场”这一主题,结合新时代劳工意识的特点,阐释了劳工意识对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影响,并建议在今后进行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时应当把劳工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考虑其中。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授


    潘锦棠教授做了题为“社会保险法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演讲,指出《社会保险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依法进行社会保障的时代,随后提出了《社会保险法》的5大主要创新,最后从社保统筹层次、政府福利支出和外籍就业者参保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社会保险法》对劳动力市场的重大影响。
   


    劳动人事学院潘锦棠教授


    易定红教授以“通货膨胀与收入分配”为题,结合2010年中国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的背景,运用实证方法分析得出了通货膨胀可能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的结论,并提出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结构调整来控制通货膨胀,从而抑制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劳动人事学院劳动经济系主任、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易定红教授


    石伟教授通过对2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在数据分析和纵贯研究基础上,做出了先与后:从实践驱动到理论驱动;静与动:工作分析从注重静态的写实到注重动态的管理;远与近:人力资源规划从近期计划到中长期战略规划;内与外:人员招募从内生型过度到外源型;高与下:培训与开发从人才导向过渡到全员导向;软与硬:绩效管理从注重结果到结果与过程并重;纵与横:职业管理从纵向管理到“纵横交错”式管理发展;少与多:薪酬、福利的方式、总量从由少及多;刚与柔:劳动关系、劳动安全与卫生从冲突到双赢10项有关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十年发展趋势的前瞻性预测。
   


    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石伟教授


    唐鑛研究员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劳动关系问题分析框架,并对当前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做出了基本判断,指出了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管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就业研究所唐鑛研究员


    葛玉好博士以“劳动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题,阐述了发展劳动经济学的意义与途径,并得出了实业资本应重视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经济学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等结论。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葛玉好博士


    李丽林副教授和韩克庆副教授分别对上下半场的演讲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他们儒雅大方同时不失幽默风趣的话语使整个会议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迎来尾声。
   


    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关系主任李丽林副教授


   
   


    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韩克庆副教授


    最后,曾湘泉教授对会议内容做了简要总结,并对今后的会议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与希望。会议期间,部分媒体就一些热点问题采访了曾湘泉教授、周石书记以及丁大建研究员等。
   


    曾湘泉教授现场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


   
   


    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周石书记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


   
   


    劳动人事学院数据中心丁大建主任接受采访

    劳动人事学院党委周石书记、程延园教授、王丽娟副教授、耿林、黄伟、金炳彻、鲁全等老师,以及中国就业研究所李洪坚、牛玲、熊通成、巫强、崔钰雪、卿石松、李晓霞等出席本次会议。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经济观察报、解放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出席会议并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博士生合计130多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本次会议是自2008年底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就业研究所在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连续举办八届就业形势季度分析会议之后,首次对外公开举办的以就业、劳动力市场等劳动领域热点问题为主题的重要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是向公众首次公布由中国就业研究所研发的CIER就业竞争指数体系,即劳动力市场上求职人数与职位空缺的比例状况。经过两年来连续八个季度的分析和验证,中国就业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CIER指数可以敏感地反应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变动情况。该指数不仅跟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高度吻合,而且还具有高敏感性和高预警性等一系列优点。中国就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希望CIER指数在今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印证,希望它能够为学术研究、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帮助。
 
 评论0条
还没有评论
 会员评论(只限会员发表评论)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