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湘泉教授接受人民网专访,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进行解读,就国民收入分配和职工工资福利等诸多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曾湘泉教授在人民网
曾湘泉教授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眼在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内需。针对公众普遍认为自己工资偏低,希望工资上浮的呼声,曾湘泉教授指出,从现在的统计看,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降低,国民收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发达国家都是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的水平等,工资也要随之调整。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事实,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工资随着经济增长和发展而增长的一套工资增长机制,我们的工资增加机制首先应该制度化、规范化,定期调整,并建立一个有利于低收入群众工资增长的机制;地方政府要关注民生,就应该定期地根据GDP、物价、社会平均工资这些因素去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他特别强调,我国最低工资还有比较大的上浮空间。
在收入差距问题上,曾湘泉教授表示,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其中10%的富裕家庭占有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要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一是通过国家税收杠杆,进行转移支付,二是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增加劳动者报酬,包括公务员系统的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和企业的员工工资增长机制。
在实现劳动者收入公平分配的问题上,曾湘泉教授指出劳动力市场同工同酬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应当逐渐使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员享受同样的待遇。对一些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问题,他表示既要在垄断企业中做职位评估,又要引入市场机制:一方面是要从根本上把垄断的性质改成竞争主体,而不是单单解决工资的问题;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从工资制度设置上引入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等,并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根据市场价位确定工资。
在退休金问题上,曾湘泉教授认为,在我们内需不足、居民收入偏低的大环境背景下,退休金也存在很大问题。研究表明,近五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中,55岁以上的人的劳动参与率在上升。这主要是因为退休后,退休金相比在职时的工资额大幅降低,迫使其出来在劳动力市场找寻工作。我们要研究建立一个好的退休金增长机制和一个合理的退休金水平。
在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上,曾湘泉教授谈到了个税起征点,按照家庭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收入申报制度三个问题,他认为,调整个税起征点重点是平衡各个地区物价水平的问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各地的物价情况,进行的科学测算;按照家庭收入比按照个人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合理;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如何获得真实、准确的收入信息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信息系统的问题,美国的做法可供借鉴;第二个问题就是动力问题,即降低税赋。
在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问题上,曾湘泉指出,未来发展思路应是“提低、扩中、调高”。“调高”是通过税收制度,完善的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对高收入进行调整;“扩中”主要是加大中产阶级比例;“提低”,大量的现在的低收入阶层中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农民工近两亿人,大量的离退休的职工,等等,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处理,比如提高最低工资,调整养老金等。
在国家保障和鼓励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问题上,曾湘泉教授认为,财产性收入增加潜力巨大,通过中国经济的发展,制度设计,企业改革,居民财产收入就会得到很大提升。但从根本上讲,对劳动者而言,还是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就业能力,提高生产率,取得竞争优势,对企业而言,要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