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活动报道  
  最新消息  
 
 
  你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活动报道
站内搜索:
 
  活动报道
   
 
“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年新闻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分享到:
时间:2008-06-26    浏览量:1835
4月13日上午,“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年新闻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
   


    新闻发布会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长于法鸣,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中华猎头联盟主席、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名誉会长韩光耀,国际劳工组织(ILO)北京局就业与劳动关系高级专家李昌徽出席新闻发布会。会议由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教授主持。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及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
    《中国就业战略系列报告》是由中国就业研究所2004年正式启动,对我国就业领域重大问题开展系列研究的年度报告。《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7:;劳动力市场中介与就业促进》是继《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4: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和《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5-06: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之后所发表的第三部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就业者和失业者选择的工作搜寻渠道及其决定因素、社会关系、公共就业中介、劳务派遣、网络等在个人工作搜寻过程所占有的比重及其对促进就业的影响效果、我国目前公共就业服务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等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我国就业战略研究”资助下,在对北京、上海和石家庄等地284个招聘单位、3165位在职人员、1321位求职者(其中882位失业者)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单位及求职者进行深度访谈基础上,研究工作持续了近两年时间,最终形成了一个总报告和14个分报告。该报告近期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就业战略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本报告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第二部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与就业促进的实证研究;第三部分是我国劳动市场中介组织建设中突出的问题。总报告得出四个结论:第一,劳动力市场不断开放,劳动力供求匹配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中介作用日趋上升;第二,社会关系网络是求职者寻求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求职效果却因人而异;第三,就业中介组织通过提供信息等发挥着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第四,信用差、信息缺乏、服务针对性不够等因素制约我国中介组织对就业促进作用的发挥。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一是强制推行职位空缺的调查、统计和发布制度;二是大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内成立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局或中心,并在各大中城市设立直接领导的分支机构;三是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应当引入现代绩效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四是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组织自身的宣传力度;五是完善有关就业中介组织管理的法律和法规。
   


    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发布报告的主要内容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长于法鸣,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中华猎头联盟主席、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名誉会长韩光耀,国际劳工组织(ILO)北京局就业与劳动关系高级专家李昌徽先后发言,充分肯定了中国就业研究所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专家们一直认为由中国就业研究所所完成的这项研究报告,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我国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工作,而且对我国政府目前所致力推行的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最终降低摩擦性失业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司长于法鸣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


   


    中华猎头联盟主席韩光耀


   


    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就业与劳动关系高级专家李昌微


    课题组的部分专家丁大建、唐鑛、李丽林等参加了发布会,并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新华社、人民日报、新浪网,中国劳动、中国教育报、中国劳动保障报、北京人才市场报、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等媒体前来采访报道。新浪网财经频道对此次发布会进行了图文播报。
    新浪专题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80413/12384741610.shtml

 
 评论0条
还没有评论
 会员评论(只限会员发表评论)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