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在劳动人事学院成功举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失业保险司一级巡视员蔡颖、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二级巡视员孟灿文、智联招聘集团、苏州圆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58同城、淘天集团研究中心、滴滴发展研究院、美团到家公共战略中心等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领导和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刘尔铎、丁大建、耿林、陈轩等学者以及博士生等约40人参会。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王非主持会议。
在主题报告阶段,耿林作了题为《2023年第二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大数据》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分析了2023年二季度整体就业形势,并对2023年三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预测,然后对分行业和职业、分区域和城市、分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的就业情况展开了讨论。相较2023年一季度,2023年二季度CIER指数下降,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显示,在趋势因素、周期因素和季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三季度CIER指数预计将高于2023年二季度。分行业和职业来看,本季度不同行业间就业景气极化程度有所缩小。专业服务/咨询、保险、娱乐/体育/休闲等行业就业景气程度相对较高。分区域和城市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二线城市CIER指数相对较高,京津冀和东北地区就业竞争依旧激烈。分企业规模和性质来看,大、中、小和微型企业CIER指数依次递减,各类性质企业CIER指数均低于1,国企最低。
苏州圆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亚芳作了《苏州工业园区2023年二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该报告首先介绍了2023年二季度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指数情况。2023年二季度需求指数为3698%(以2002年第三季度为基准,下同),较上季度有所减弱;供给指数为495%,同比上涨2.27%;匹配指数为55%。报告指出,尽管二季度苏州园区需求呈下降趋势,但园区科创企业人才需求仍为强劲,对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需求更加迫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位晓琳介绍了基于58同城招聘平台数据撰写的《2023年第二季度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第二季度蓝领就业景气指数同、环比均上升,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上升,同比下降,求职申请人数同、环比均下降。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蓝领就业景气指数最高,次级行业中汽车制造业是本季度蓝领就业景气指数最高的行业。分地区和城市看,本季度中部地区以及五线城市的蓝领就业景气指数最高,东北地区以及一线城市的蓝领就业景气指数最低,总体而言,本季度蓝领就业景气指数高于上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升有降。从企业规模和性质来看,不同规模和性质企业的蓝领就业景气指数变动情况与总体指数一致,其中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遭受冲击后的复苏面临较大压力,岗位创造能力有待提升。数字经济、绿色制造对制造业企业产品需求和企业转型产生新的影响,从而影响就业市场,未来仍需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毛宇飞报告了《2023年第二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分析》。报告认为,2023上半年经济产业复苏,但主要以恢复性为主,总需求仍存在明显不足。加之上半年高校毕业生求职供给攀升,从总体来看,本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仍处于低位。从供需两端变动来看,二季度高校毕业生供需两侧均有所下降,但需求降幅大于供给,就业竞争较为激烈。分月度来看,6月份需求环比有小幅回升,下半年随着经济回暖、消费需求增加也有望带来就业岗位增多。分行业来看,本季度中介服务、娱乐/体育/休闲、互联网/电子商务、零售批发等行业需求下降明显。分区域来看,本季度东部和东北地区就业景气指数较高,西部则较低。分经济圈来看,珠三角、长三角景气指数较高,而京津冀相对较低。分城市等级来看,三线城市景气指数相对较高,一线城市指数相对较低。分企业规模和性质来看,本季度不同规模企业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均处于低位,大型和中型企业就业景气指数较高,微型企业相对较低;国有企业就业竞争尤为激烈。建议针对不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分类干预,利用当前及下半年一段时间对学生开展精准帮扶;延长高校“就业率”统计周期,倡导形成“量质”协同的就业评价体系;用好“就业见习”政策工具,激发中小企业岗位创造需求;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对特定行业、城市、企业的就业动态进行形势研判。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2023年第二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深入研讨。
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劳动经济系教授赵忠指出今年以来经济恢复不够理想;重点人群特别是青年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背后有总量压力、结构矛盾和青年人就业预期调整滞后等原因;中小微企业恢复较慢,可能原因是其财务状况不够好,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当前从就业到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暂未形成,未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基于智联招聘数据对第二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补充介绍。他指出,当前我们正面临新旧动能的转换,新兴业态的增长和扩张还未能完全填补旧行业的下降。同时,未来需持续关注人工智能替代岗位的未来趋势。
58招聘行业分析部高级分析师王倩基于招聘平台的数据分享了2023年二季度就业市场分析情况。二季度蓝领需求有所回升,但供给侧相对不够活跃,三四季度有望继续回升,不同行业、岗位、企业特征的景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淘天集团研究中心主任徐飞分享了线上小微商家的调研报告,他指出,二季度线上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用工情况环比回落,略高于去年;企业成本,特别是房租和库存成本凸显;商家对于未来招工的预期并不乐观。
滴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萌从网约车司机维度,对第二季度新就业形态就业状况进行了补充。她提到,二三季度市场调节作用显现,尤其是暑期出行进入旺季,对供需平衡有积极影响。
美团到家公共战略中心高级专家李显详细介绍了即时物流和外卖等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指出平台线上业务带动了线下行业和就业的发展,骑手数量呈现稳步增长,发挥了就业蓄水池作用。
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刘尔铎指出短期内就业形势尚不稳定,预期中期将持续恢复,长期而言需持续恢复各方预期和信心。
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着重强调了经济发展和人口形势对就业市场的重要影响,特别强调了政府政策在促进就业中发挥的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张成刚基于苏州调研结果从微观层面分享了就业市场现状。他表示目前外需下降明显,整车制造、新能源招聘需求减少,酒店餐饮相对恢复较好。
会议最后,曾湘泉所长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表示,总体来看,就业市场低位运行,如何提升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是关注的重点。从重点人群,尤其是青年就业来看,缓解其就业困难应从需求、供给、结构和就业观念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从研究角度来看,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就业失业的测量,增加未充分就业率指标,提高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的利用率,以深化对就业失业等劳动力市场关键问题的判断和认识。
(文图:沈旭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