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主办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就业季度分析会在劳动人事学院成功举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智联招聘集团、阿里研究院、58同城招聘研究院、美团新就业研究所、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领导和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耿林,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郭瑜、李育辉等研究人员以及在校博士研究生等3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王非主持了会议。
在主题报告阶段,耿林作了题为《2021年第四季度就业形势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大数据》的主题报告。报告首先分析了2021年第四季度整体就业形势,并对2022年第一季度就业形势做出预测,随后就不同行业和职业、不同区域和城市、不同规模企业、不同性质企业的就业形势展开了讨论。报告指出,2021年第四季度求职申请人数增幅大于招聘需求人数增幅,CIER指数环比下降,由上季度的2.15下降至1.99,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回升。基于计量模型的预测显示,由于季节因素作用明显,2022年第一季度CIER指数将低于2021年第四季度;同时,受周期因素影响,2022年第一季度CIER指数将明显高于2021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且有望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报告显示,从行业来看,在景气指数较高的十个行业中,2021年第四季度中介服务仍保持领先地位,并在本季度成为景气指数最高的行业;教育/培训/院校在“双减”政策影响下,自上季度开始的就业需求降温结果在本季度得以体现,CIER指数降幅明显,在行业景气指数排名中骤降至第六位;娱乐/体育/休闲、专业服务/咨询、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CIER指数同比、环比均上升。本季度景气指数较低的行业包括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礼品/玩具/工艺美术/收藏品/奢侈品等,这部分行业求职申请人数增幅较大,招聘需求人数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所以整体来看CIER指数同比、环比均是下降的,仅办公用品及设备行业的CIER指数同比上升。从职业来看,技工/操作工、烹饪/料理/食品研发、影视/媒体/出版/印刷景气指数仍保持在前列,教育/培训的变化则与行业整体情况一致,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下降59.23%,景气指数排名从第二名骤降至第九名。景气指数较低的职业主要为高级管理、销售行政/商务、行政/后勤/文秘等,CIER指数同比大多上升,环比大多下降。
分区域和城市来看,本季度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CIER指数仍呈现依次递减趋势,东部与中部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四个地区CIER指数同环比均下降。相比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的CIER指数最低,且各地区CIER指数同环比均下降。在不同等级城市中,本季度除一线城市的CIER指数环比下降、同比上升外,其余等级城市CIER指数同环比均下降。分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来看,大型企业CIER指数仍最高,中小微型企业CIER指数仍相对较低。本季度除中型企业CIER指数环比下降、同比略有上升外,其余规模企业CIER指数同环比均下降,其中大型企业环比下降幅度比较大。本季度股份制企业、国企和民营企业CIER指数同比下降,上市公司和外商独资企业同比上升,合资企业基本不变,但各类企业的CIER指数均环比下降。
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光分享了《苏州工业园区2021年四季度人力资源情况报告》,该报告介绍了第四季度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特点和趋势及应对措施。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需求指数环比下降1.05%,同比上涨0.86%;供给指数环比下降1.55%,同比上涨8.78%。在求职匹配方面,受长三角一体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浪潮的影响,企业在招聘时更偏向专业对口的高技能复合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匹配程度,使得2021年第四季度园区人力资源匹配指数环比下降3.17%。尽管第四季度各项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环比下降,考虑到苏州的区位优势和人才聚集情况等,预计春节后各项指数将有所回升,报告对2022年第一季度的发展趋势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的。从企业流动率看,2021年苏州市企业正式员工的总体流动率为34.29%,较去年有小幅下降。从企业招聘计划看,88.8%的企业预计在下一季度有新员工招聘计划。高新技术行业的员工流动率和招聘计划占比均居于高位。在薪酬福利方面,2021年度苏州市企业总体调薪幅度为6%,与2020年度持平,年度体检、重疾险、意外险等福利位列苏州市企业福利措施前端。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调研发现了薪酬倒挂情况,即高职级的一线操作工薪酬明显超过低职级的办公室文员,这一趋势值得关注。最后,他介绍了应届生的招聘难题与“考研潮”,并具体阐释了“95后”应届毕业生的新型就业观和“雇佣关系+”模式。
中国就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熊督闻介绍了基于58同城招聘平台数据撰写的《2021年第四季度蓝领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报告在第四季度蓝领就业形势的基础上,对2021年的总体形势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五大特点。第一,2021年全年蓝领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原因在于需求较高而供给较低。第四季度蓝领指数为3.43,是全年的最低水平,但和往年相比仍处于较高的位置。第二,2021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以来需求降幅较大,预测2022年第一季度也将同比下降。第三,蓝领指数与招聘需求的周期成分走势持续下降,但下降速度趋缓。第四,复工复产以来,求职申请与招聘需求周期性因素呈反方向同步变动。第五,2021年下半年CPI和PPI形成较大剪刀差,蓝领指数和出口额走势分化。分行业看,多数行业蓝领指数同比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以制造业蓝领指数同比降幅最大。分次级行业看,排名前十的仍是计算机、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排名后十的为管道运输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行业。分职业看,普工、操作工、包装工的需求始终位于前列,普工、货运司机等职业则供给量较高。分地区看,东北地区蓝领指数同比变动不大,东部和西部地区有所下降,中部地区有所上升。总的来说,2021年受国内消费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蓝领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明显区别于往年持续上升的趋势。
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毛宇飞报告了《2021年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分析——基于智联招聘网络大数据》。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CIER指数为0.88,就业景气指数同环比均有所下降。分行业和职业来看,基金/证券/期货,以及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第四季度就业景气指数向好;教育/培训、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CIER指数虽然仍位居前三,但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可能与“双减”政策、互联网反垄断等有关。相应的,互联网产品/运营管理、中小学课程辅导等职业的供需缺口拉大,就业景气指数在下半年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本季度东部地区的CIER指数最高,中部、东北地区的CIER指数接近,而西部地区CIER指数相对较低。分经济圈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经济圈CIER指数相对较高,而京津冀城市经济圈CIER指数相对较低。分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CIER指数相同,其次是三线城市,再次为新一线城市。分企业规模与性质来看,大型企业的CIER指数最高,其次是中型企业,再次为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的就业景气相对较高,其次是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而国企就业景气指数相对较低。报告指出,2021年第四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中承压,这与过去一年特定行业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有关,未来需结合劳动力调查数据和招聘薪酬数据等,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开展监测,并着力从需求端,分析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岗位结构和技能要求变化,制定引导高校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措施和政策。
在主题发言和自由交流阶段,与会领导和专家围绕2021年第四季度就业形势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智联招聘集团公关总监王一新分享了关于白领群体的薪酬和工作满意度调研结果,强调了目前就业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薪资方面,第四季度平均招聘薪资首次破万,达到10111元/月,环比上涨3.8%,同比提升13.3%,薪酬中位数为8001元/月。受2021年能源紧缺影响,能源业薪资涨幅较大,同比上涨12.8%。工作满意度方面,白领工作满意度在连续两年下滑后实现触底反弹,2021年达到2.91。其中,青年女性工作满意度指数更高,中高龄人群遭遇求职、晋升瓶颈,焦虑比例更大。此外,需要重点关注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受到宏观政策较大影响的行业和重点领域的风险,提前做出预判并化解。
58同城招聘研究院院长李妍就劳动力供给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劳动者求职意愿和求职渠道发生转变,特别是在灵活用工的背景下,部分劳动者没有进入传统的求职渠道,未来如何理解招聘平台反映的就业变化、如何定义灵活就业等还需深入研究。二是制造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在制造业优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市场对蓝领就业者的技能提出了新的需求,而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仍有待完善,制造业人才技能培养仍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人才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如何发展是需要重点考虑、系统规划的问题。
阿里研究院数字经济与研究中心高级专家缐伟华报告了2021年第四季度阿里平台上的中小微企业调研的结果,指出需求不足导致中小微企业营收下滑,加之以原材料成本、防疫停工成本等为代表的各项成本继续上升,导致中小微企业裁员压力加大,招聘意愿与活跃度整体下降,招聘周期加长。在政策方面,各项政策中减税政策效果最好,企业感受最强,期待未来能出台更多降低用电、用网、物流等各类成本和费用的公共政策。
美团新就业研究所所长孟续铎介绍了有关美团外卖骑手的调研结果,指出外卖骑手已成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农民工和青年群体选择这种就业方式的意愿更强。此外,受疫情影响,2021年餐饮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走低,下一步平台经济保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扶持性的政策出台,更好地发挥平台经济保就业、稳就业的能力。
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老师指出,建立CIER指数的初衷是研究就业和经济的关联性,近两年我国经济波动较大,更应该认真观察我们的就业数据和经济数据,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的趋势,从经济的基本面出发,对研究方法进行提炼,优化关注数据、使用数据的方法,进而对于现在以及潜在出现的就业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
劳动人事学院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郭瑜结合疫情背景下就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一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就业的结构性影响,仍应以保市场主体为工作重点。二是在数字时代要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和劳动尊严问题,借助新业态培育自主、自在、自由的劳动状态,为劳动者提供更加人性、更加温暖的可能。
最后,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对此次分析会内容进行了点评和总结,指出目前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稳定,老龄化、绿色经济及其对就业影响,就业质量、就业结构、青年就业等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他就季度分析所需的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和专题交流等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图文:黄欢,宋嘉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