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科 研 项 目  
 
 
 
  你当前的位置: 科研项目    
站内搜索:
 
  科 研 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项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岗位创造、能力提升、中介服务及反歧视的机理及对策
分享到:
时间:2011-05-13 浏览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实现“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首先需要明确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我国就业工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首先,我国目前存在着“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为“就业弹性不断下降。1980年前后,GDP增1%,就业增长率为0.31%,而到了90年代后期仅有0.1 %。同时,工商企业户数大幅缩水,使增加就业的微观基础——工作岗位创造受到损害。其次,就业能力是影响就业规模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在我国失业群体中,结构性失业非常突出。再次,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不发达和不完善,也大大影响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的匹配效率,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失业问题,降低了我国总体的就业水平。最后,在实践中,性别、年龄、身份歧视现象相当普遍。对形成公平就业的制度环境、最终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产生了十分有害的影响。
    总之,从工作岗位创造、能力提升、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以及反就业歧视四个角度,深入研究我国扩大就业的机理和政策,对国家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为研究目标和分析主线,按照“工作创造、就业能力、中介服务、政府政策”四位一体组织整个研究工作。我们认为,工作岗位创造是扩大就业战略得以实现的微观基础,没有新增工作岗位的增加,扩大就业就成为无源之水;就业能力是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前提保证,没有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通用就业能力或特殊职业能力,高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岗位空缺也不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就业;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是实现供给和需求有效匹配的桥梁与纽带,没有专业化、职业化高度发达的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供求双方雇佣和就业意愿的实现将会成为一个高成本付出的过程,大量的摩擦性失业也将成为不该发生的现实境况;政府反歧视政策是保证劳动力市场公平运行的制度环境,无论是统计性歧视或个人偏见模型,对人力资源配置效率都产生巨大的不利,当然,这更不利于建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本课题共包括四个子课题,分别是:子课题一:岗位创造与扩大就业;子课题二:就业能力提升与扩大就业;子课题三:就业中介服务与扩大就业;子课题四:反歧视与就业促进。每个子课题研究均按照“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逻辑顺序,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计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展开。
 
    首席专家:曾湘泉
    子课题负责人:杨伟国 常凯 姚裕群 潘锦棠 程延园 周文霞
    课题组主要成员:易定红 唐鑛 丁大建 刘尔铎 徐芳 李丽林 杨静 王霆 毕先萍 崔钰雪 王剑 李洪坚 牛玲 卿石松
 
 
 评论0条
还没有评论
 会员评论(只限会员发表评论)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