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彭诗杰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初期,大多从事中低技能工作,就业质量不高,具体体现在工资收入偏低、工作时间长。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工资偏低的原因还是人力资本投入不足,能力不足。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能力对个人经济社会产出的价值,而用受教育程度代理能力没有包含非认知能力部分,因此最近的研究也从关注教育回报率、认知能力对工资的影响拓宽到探讨能力的形成机制及非认知能力的作用。
探讨能力的形成和产出是新人力资本理论框架的研究中心,本文结合该框架对国内外有关非认知能力对工资的影响和理论解释进行了总结综述,利用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截面数据,结合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非认知能力对我国中低技能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
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对中低技能劳动者工资收入有显著影响,且对小时工资对数方差的解释程度与认知能力接近;非认知能力中的尽责性对工资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尽责性得分一个标准差的增加,小时工资会提高11.7%;同时,尽责性在女性样本中对小时工资影响更明显,且比整体样本中的影响程度更大;此外,非认知能力形成显著受到工资变动影响,存在较强内生性。最后,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政府层面,应加强对个体的早期人力资本投资进行干预,并在失业人员的培训中加入提升非认知能力的内容;企业层面,应在培训和实际工作中重视员工非认知能力的培养,通过正向激励等措施帮助其形成高绩效个性特质;个人层面,应摒弃“本性难移”的观点,通过长期积累和训练提升自己的非认知能力。
关键词:非认知能力;新人力资本;工资收入
(本文为作者的硕士学位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