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活动报道  
  最新消息  
 
 
  你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活动报道
站内搜索:
 
  活动报道
   
 
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就业生态十年深刻变化,政策面临新挑战
分享到:
时间:2019-04-23    浏览量:1645

今年开年以来,我国调查失业率出现了季节性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就业来看,1、2、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是5.1%、5.3%、5.2%,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就业研究所最新公布的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也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就业景气指数(下称CIER指数)回落到了1.68。这份名为《景气指数下行承压 需求扩张期待加大》的第一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报告,是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第41份就业季报。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就业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业主要矛盾从总量问题转变为结构性问题。以互联网为代表新业态兴起、灵活就业大幅增加、劳动参与率开始下降等变化,都对我国的积极就业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于招聘大数据的CIER指数能够更为敏感地反应就业市场的冷暖变化,起到“就业温度计”的作用,CIER指数已经成为我国官方就业指标的重要补充。在2018年这一年中,《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两次进入中南海,为决策层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针对今年第一季度就业景气指数下行承压的状况,曾湘泉表示,目前宏观经济政策偏紧,已经导致实际增长率比潜在增长率要低,下一步在继续推动实施减税和降费等供给侧改革的同时,政府应该研究出台更多总需求扩张的刺激政策。

3月就业景气指数好于2月

第一财经:城镇调查失业率在2月份为5.3%,3月份为5.2%。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第一季度《就业景气指数报告》也显示,一季度就业景气指数出现回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就业景气指数下降?

曾湘泉:根据智联招聘大数据,本季度全国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11.0%。季节性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从CIER指数的历史波动来看,每年的第一季度都会出现季节性回落。

进入2019年一季度,受春节后职场“跳槽热”和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期”等因素影响,求职申请人数环比明显回升,同时招聘需求人数环比下降,CIER指数呈现回落,下降至1.68。这一数值明显低于去年1.91的同期水平。

从就业市场的供需情况来看,1月份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下降19.54%,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上升1.14%;2月份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上升13.57%,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上升60.48%;3月份招聘需求人数同比上升14.89%,求职申请人数同比仅上升0.38%。可见,相较于1月份和2月份,3月份的就业市场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第一财经:分行业和地区来看,今年第一季度的就业景气指数表现出了哪些新情况?

曾湘泉:2019年第一季度由于招聘需求人数环比减少或者小幅增加,求职申请人数环比增幅较大,就业形势较好行业的CIER指数与上季度比都有下降。互联网、金融等以往用人需求大户近来都收缩了招聘,但中介、教育培训等行业则出现了逆势上涨。

从重点区域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京津冀地区城市就业竞争激烈,东北地区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第一财经:造成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景气指数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曾湘泉:2018年就业市场的招聘需求较2017年整体需求下降13%。其中,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分别下降50%和38%,今年第一季度持续了去年的走势。

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2019年一季度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22.5%, 其中,一线城市降幅最大。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曾经在2015-2017年期间CIER指数排名一直保持首位,但近来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滑,本季度排名降到了第五位,下滑是受到互联网行业泡沫消退,速度减缓及其优化调整的影响。

2017年以来,强化监管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基调,在去杠杆、防风险的同时,金融行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向市场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整体下降,根据智联招聘大数据,金融业2019年一季度的招聘职位数降幅在所有行业中最高,达39.7%。其中一线城市金融行业职位数的降幅最大,为45.9%,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的降幅均在33%左右。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第一财经:中国就业研究所的就业季报已经连续发布了十年。你认为在过去十年中,我国的就业市场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曾湘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市场主要的矛盾是要解决庞大的、源源不断的、无限供给的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问题。可以说,我国工业化主要不是解决城市就业问题,而是要解决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的问题。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间,就业市场的矛盾慢慢地在发生变化,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结束了。随着劳动力年龄人口的下降,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超越了总量矛盾。“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是我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

与十年前相比,经济总量的盘子大了,就业总量和就业弹性都出现了明显增长。虽然本季度的CIER指数指数回落到1.68,看起来比2017年第三季度的最高值2.91有了大幅的下降,但从CIER指数历史变动情况来看,在2011年时,CIER指数还只是在1左右徘徊,这也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局势是稳中向好的。

第一财经: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曾湘泉:首先是行业和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去年以来,一些行业和公司出现来裁员的情况,但很多公司和行业还是在反映招工难。从重点区域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而京津冀地区城市就业竞争激烈,东北地区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在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中,青年就业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青年失业率高,在各国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在我国这个问题伴随着高校扩招,显得尤为突出。当前,青年就业问题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重点。

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也是近年来就业向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就业中有一些风险因素,但未来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因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未来鼓励更多的人就业、提高劳动参与率成为重要任务。这将有助于再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

第一财经:劳动参与率的降低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吗?如何提高劳动参与率?

曾湘泉:人口老龄化会间接引发很多与就业相关的问题,首先会影响劳动参与率的变化。按照国际劳动组织的定义,劳动参与分为三个年龄段,其中最重要的年龄段是25岁到55岁的黄金年龄段。这个年龄段是比较稳定的阶段,按照我们的计算平均是85%。

而劳动参与率主要反映在另外两个年龄段产生的变化。一是16到24岁的青年劳动力,随着时代发展,青年劳动力劳动参与率肯定是下降,因为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另外一个是,55岁以上的老年劳动力参与率变化,分析和预测表明,这个年龄段的参与率正在急剧下降。

我们的研究发现,十年前,老年劳动力的参与率是上升的,而十年后则不断下降。影响老年劳动力劳动参与率最重要的因素是养老金的水平。

过去养老金水平低,所以大部分的老年人都要到市场上再就业,所以参与率就比较高。近些年,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和养老保障得到很大提升,老年劳动参与率必然下降,而在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劳动参与率,进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成了问题。

应及时推出宏观需求刺激政策

第一财经:去年下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列为六稳之首之后,从中央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的举措,尤其是今年5月1日起,我国将启动社保制度建立以来最大规模的降费,你认为这对于就业形势会产生什么影响?

曾湘泉:企业最关心的就是成本,降低社保费率和调整社保基数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和稳定企业预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若能切实落实减税降费的力度,人力成本就会下降,这必然有利于企业增加效益,也会遏制企业减员势头,并不断创造更多用人需求。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名义费率降低与实际费率降低是否降低并非一致,社保水平对就业的影响,未来仍应该高度关注。

与社保降费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提高劳动参与率。社保降费之后,社保基金收支平衡问题就会凸显出来,通过提高劳动参与率来增加劳动供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保基金的收支状况。政府应该研究出台有利于提升劳动参与率的政策。如生育政策放开之后,应建设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来提升女性的劳动参与率。

第一财经:第一季度的CIER指数总体呈现出下行的态势,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作出那些调整来拉动就业?

曾湘泉:当前的就业形势总体上是比较平稳的,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由智联招聘提供的网络招聘大数据分析表明,2018年就业市场的招聘需求较2017年整体需求下降13%。今年年初这种下滑还在持续。招聘数据是一个领先指标,对经济预期不稳时,企业招聘岗位就会有所减少。企业招聘数据的下降说明,尽管招工难问题在我国部分地区和行业中依然存在,但整体就业市场招聘需求收缩已成为客观事实。

从当前的就业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宏观政策偏紧,导致经济实际增长率比潜在增长率要低,下一步在继续落实减税,特别是社保费率实质性下降的同时,政府应该研究出台总需求扩张政策。

文:郭晋晖

刊于 第一财经 2019-04-23

 


 
 评论0条
还没有评论
 会员评论(只限会员发表评论)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