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活动报道  
  最新消息  
 
 
  你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活动报道
站内搜索:
 
  活动报道
   
 
创新决定未来---2015年人力资源大事回顾
分享到:
时间:2016-01-23    浏览量:4325
作者简介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至2014年期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国际劳动和雇佣关系协会执委会委员、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2003年3月28日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应邀就“世界就业趋势及我国的就业政策研究”讲解。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人力资源大事回顾是我们新年报告会的常规项目。尽管讲这个题目很程式化,很难去展现本人对某个问题深入研究的认识和看法,不过,梳理过去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这些重要事件发生背后的背景和原因,特别是展望和思考未来的发展走向,毕竟对我们系统认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创新决定未来”。关键词其实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在“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感召下,2015年我国人力资源领域表现出“四新”,即大众创业新气象、就业市场新动向、人力资源新形态、供给改革新举措。这是我对2015年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特点的总结和提炼。
    同时,我认为,2016年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将会在五大方面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或者说展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统领发展;创业浪潮高涨,最终效果走向分化;消除僵尸企业,隐形失业走向公开化;人才供给滞后,教育深度改革启动;“一带一路”战略,助推人才国际化速度。
 
大众创业新气象
1、政策推动大众创业
    2015年,“创业”一词备受关注。经济形势下行、公司裁员频现、就业压力增加、劳动者追求自我创造和精神自由等都是创业的原因。加大经济转型,促进产业升级,为此,政府出台多项鼓励创业的政策对创业大潮的出现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具体表现在资金支持、简化程序、税收减免、构建支持平台等方面,政策措施的力度非常大。
    比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形成总规模为400亿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早中期、初创期的新兴企业;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构建众创空间、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 “三证合一”、“一址多照”等简化程序、便利创业的措施,并将贷款最高额度统一调整为10万元,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贷款;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完善创业投资企业应缴税所得额税收减免的政策;此外,还有《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等。
    应当说,迄今“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实实在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支持创业。
2、不同人群竞相创业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就曾提出过“创业带动就业“,那么现在的政策跟过去有什么区别呢?应当说,这次提出“大众创业”具有更丰富的内容,从现有实践来看,本次创业主要关注了大学生、农民工、体制内人员停薪留职等几类人群的创业。
   第一类,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备受重视,2015年对其支持主要表现在税收、贷款、课程设置、创业指导、学分计算、弹性学制等方面。如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加强大学生创业培训,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等;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设置合理的创业学分、实施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建立创业导师人才库等;此外,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这些都是对大学生创业提出明确和具体支持的文件。在这些政策激励下,今年大学生创业意向明显上升。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和腾讯教育联合调研)连续几年的调查发现,2015年有创业意愿的比例从过去的20%上升为23%;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5级应届毕业生中,选择创业的比例为6.3%,比例上升明显;《上海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报告》显示,约有75%的在校学生对创业充满着梦想,约有10%的同学对于创业热忱度较高。目前,大学生创业呈现出90后劳动者追求自由、对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的特点。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报告,针对创业的原因,47%大学生表示是不想跟别人打工,43%表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42%认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39%是可以积累工作经验。这表明,在大学生中,机会型创业凸显,生存型创业逐渐萎缩。
    应当注意的是,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容乐观。根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有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甚至有数据指出,即使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中约有80%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在高校期间就进行创业活动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受到资金、场地、市场、人脉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4%。(《 中国青年报 》)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是今后要重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类,农民工创业。2015年,政府将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到了政策层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支持农民网上创业;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降低返乡创业门槛、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登记制度改革、降低税费、探索发行专项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公司债券,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等;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出台了《关于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通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金、人脉,即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返乡创业既有利于家庭团圆,避免很多社会问题,也有利于增加个人收入、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创造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多地取得显著成效。如湖北汉川市自2014年来,返乡农民工约计1万人,约占市外就业总人数的6%,返乡创业企业1200多个,个体经营1600多人,带动就业1.2万人;贵州习水县累计返乡农民工近56000人,截止2015年6月底,自主创业的农民工达25000多人;陕西省石泉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4.2万人,近五年全县返乡创业人数达2213人,占农村外出劳动力的5.8%,带动就业5000多人。从行业来看,农民工创业范围较广,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电子商务、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多领域。
    第三类,体制内人员停薪留职创业。迄今我国一大批知名企业家都是当年从体制内走向体制外,取得了创业的成功。这与国家当年支持“体制内”人员创业,实施停薪留职的政策密不可分离。1983年,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联合下发《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明确规范了“停薪留职”的各项问题。正是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柳传志、王石、张瑞敏等人利用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从“体制内”转到“体制外”,实施创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被赞为“停薪留职2.0版本”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对于离岗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
   “体制内”人员受教育程度高、有更多的工作经验、更广泛的人际圈子,即具有更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其创业可行度高。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目前部分体制内优秀人才已经开始从“体制内”就业流向“体制外”创业。今天,与80年代相比,今天的体制内工作,不仅相对稳定,且收入也较高,因此,从“体制内”流向”体制外“,其机会成本已大幅提高。但采用”停薪留职“的方式,鼓励”体制内“人员创业,毕竟一定程度上,还是降低了创业者的失败风险和机会成本。
3创客涌现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客,一时间“创客”成为两会热词。“创客”英文叫“Maker”,是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回顾中国的四次创业浪潮:1979年到1989年为第一阶段,称为“草根创业”,代表人物有张瑞敏、柳传志、王石等,诞生了海尔、联想、万科等著名企业;1992年到1997年为第二阶段,称为“改革开放”,南巡谈话引发下海潮,如今的一些知名企业家,如SOHO中国潘石屹、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复星集团郭广昌、泰康人寿陈东升、万通集团冯仑等一大批主流精英下海创业,开创了现代企业发展和经济变化的新篇章;1997年到2000年为第三阶段,称为“网络兴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新浪、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出现了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明星企业家;2015年之后为第四阶段,称为“大众创业”,新时代个体崛起,纷纷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新常态凸显、经济转型势在必行的背景下,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平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创客。 
    政府也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创新、创业。如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李克强总理曾多次表示,要加强对创客的支持,让更多“创客”自由创业、能够创业,使千千万万小企业成长壮大。大型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变革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也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在企业内部也开始倡导和实施”创客“计划。比如,海尔提出员工创客化,让员工从执行者变成了创业者合伙人,以实现“自创业、自组织、自驱动”。截至2014年12月,海尔生态圈成立了212个创业的小微公司,诞生了470个创业项目。因此,创业不仅是指从无到有建立新的公司,原有企业内部要应对激烈竞争也需要创业和创新。
    目前国内形成了以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上海新车间为中心的三大创客生态圈。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曾到深圳柴火空间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四年吸引1万多人参加活动。北京创客空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创客空间,会员超过300人,影响人数超过10万人,获得了8家60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项目估值超过20多亿人民币。上海新车间是中国第一家创客空间,目前上海集聚各类科技创业者20万,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3000家,形成100个由小巨人企业牵头发起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从上海创客地图中可以看到,创客空间多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各类创意园区密集的地区,传统的高新技术园区也是创客空间集聚的重要区域。
 
就业市场新动向
2015年,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就业市场也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1、互联网和金融等新兴服务业用工需求增幅持续领跑
    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5年就业需求中排第 一位的是IT互联网,第二位是金融业。传统的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甚至萎缩,导致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上用工需求也相应减少。
2、小微型企业就业形势相对良好,大中型企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差
    小微型企业就业形势较好。例如2015年第三季度,微型企业用工需求同比增长52%,小型企业用工需求同比增长17%,大型企业用工需求同比仅增长5%,甚至出现裁员现象。
3平台型就业生态圈就业浮现,自由职业者群体正在扩大
    传统的就业方式是员工受雇于特定企业,通过企业与市场交换价值。而平台型企业则是个体通过虚拟平台与市场连接,实现个人的市场价值,例如淘宝、58到家、Upwork等。其中最典型的是淘宝,虽然阿里巴巴集团下的淘宝业务单元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小于5000个,但是淘宝平台及其生态圈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该平台聚集大量卖家,约有866万个就业岗位(包括卖家和他们所雇佣的员工)。电商物流、网店代运营等支持与配套体系,又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
4、就业市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2015年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互联网对就业市场构成较大冲击和影响不断显现。互联网+APP的出现使闲置劳动力(技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发挥最大价值,使用工模式更加灵活,针对这种劳动力交易的在线平台也逐渐涌现,如Uber、滴滴快的、58到家、猪八戒网等,其中,滴滴快车的专车司机人数已于2015年5月份达到40万人。如今该类劳动者就业相关的规制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2015年7月,法国经济学家俱乐部以“假如工作成为问题的关键”作为年会主题,会议邀请了全球200多位政府高官、著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集中讨论了新技术革命对劳动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许多与劳动或工作相关的新问题相伴而生,传统就业方式改变,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传统的雇佣关系发生变化,比如,在平台型就业模式下,双方签订的不是原来的劳动合同而是一种合作协议,那么已有的法律框架无法规制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和出现。
    “创业式就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创业者在基础设施、市场推广、销售渠道、融资方式等方面的创业门槛大大降低,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大众的网络创业热情,越来越多的人首选就业方式由择业转到创业。新型行业从业者和传统行业从业人员争夺市场的矛盾越加尖锐。例如滴滴快车、专车的不断涌现,对传统的出租业构成巨大的冲击,今年中国很多地方出现了传统出租车司机集体罢工的抗议活动。
    此外,2015年全球企业大裁员,中国劳动者也未能幸免。例如微软、索尼、搜狐、雅虎、汉能、凤凰网、联想、美满等企业纷纷裁员。大规模裁员的原因有很多,诸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机器换人、企业内部扁平化管理等。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隐形就业的规模日益上升,裁员的压力也在不断显现。
 
人力资源新形态
2015年人力资源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态变化。
1、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推进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国务院于7月份决定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25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37项。这项政策的本意是通过市场来强化人才认定。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截至2014年末,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2.5万家,从业人员40.7万人,行业年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共为2211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招聘、培训、咨询、人力资源外包等服务,帮助了1.2亿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2014年举办现场招聘会23.6万场次。2015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更为强劲,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建立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培育形成20家左右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2、互联网技术催生人力资源云平台服务
    2015年,人力资源服务业借力云平台得到快速发展,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更于今年获得极大的关注,成为中国创业热点和投融界的新宠,在人力资源管理、社保、人事外包、客户管理、在线培训、人才测评等模块,都不乏SaaS应用的佼佼者,如金柚网、51社保、大易科技、北森、E成等公司,分别在不同领域为企业提供HR SaaS 服务。其中,金柚网是全国首家100%在线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B2B+O2O社保管理,现有客户达到7000多人;51社保代理五险一金,全国社保统一定价19.9元.人/月,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引领社保代理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易科技作为云招聘服务商,主要提供HR SaaS服务,包含招聘系统与测评系统;北森建立人才测评、招聘管理、绩效管理、继任与发展、360度评估反馈、员工调查六大系统;E成则建立移动端职位同步更新、机会搜索收藏、简历投递跟踪、面试流程沟通等招聘全流程管理,建立企业移动端雇主品牌形象;DayHR作为“云平台+云咨询”模式的开创者、首家一站式完整人力资源管理云服务供应商,提供从人才管理、招聘、绩效、薪酬管理等全方位的人才服务。德勤旗下的Bersin by Deloitte发布报告,在2016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上对于技术服务的需求依然高涨,一系列预测分析方面的供应商和解决方案将涌现。
3、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小微化、组织扁平化、员工创客化是近年来组织变革的突出特点。例如海尔的平台化改造,小米的扁平化管理,腾讯的项目组机制,阿里“小而美”的公司结构等都是适应市场变化而做出的组织结构变革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优秀人才的吸引和保留难度增加,个人品牌时代到来,人力资本更大规模分享企业价值创造。在经济转型和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目前我国具备创新能力和行业经验的领军人才供给匮乏,优秀人才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目标。2015年众多高层管理人员跳槽也印证了上述问题。这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秀人才的价值被市场认可。
    人力资源管理社交化,用户体验成为关键。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人”,其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随着人的创造力不断发挥,生产力不断发展,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社交媒体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力资源管理社交化趋势也更为显著,这不仅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能够满足劳动者需求,更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劳动者的生产率。
    新生代催生管理和领导风格变革。随着90后新一代劳动者进入求职队伍,其新的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对管理和领导风格提出新的要求。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秋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个性化更加突出的90后员工比例增长,北京地区白领们更看重企业文化,开始更多的关注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肯定不想跳槽的仅占一成。
    综上所述,要加大对人才的激励,适应技术变化、市场变化,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今年12月份,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智联招聘CEO郭盛进行了主题为“新雇主经济主义”的演讲,《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为此出了一个专辑。“新雇主经济主义 ”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动向,该理论强调人力资源管理要从以雇主为中心走向以员工为中心。
 
供给改革新举措
    2015年国家层面有一个重要的词汇叫“供给侧改革”。经济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资本、创新三大要素。供给侧改革是国家针对劳动者、资本、创新三方面实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创新型国家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2015年国家放开二胎补充人口红利、延迟退休年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调整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等措施都是在供给侧优化劳动力配置的有效路径。
1、放开生育政策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希望通过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增加劳动力供给,补充人口红利,缓解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介绍,经测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在2020年左右,差不多有1700万人出生。最近几年生育水平会有一个提高,最高年份或突破2000万,每年由于政策的因素净增人口会在300万以上。到2050年,15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000多万。翟振武教授认为,按照预期效果,短期内四五年内,出生人口高的年份应该达到2000万,对应的总和生育率在2以上。之后会逐渐降下来,稳定在1.7左右。
2、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政策是我国劳动力减少、优秀人才不足、人口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养老金支付能力和财务可持续性面临挑战所采取的必然举措。延迟退休一方面可以缓解养老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积累的人力资本,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我国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坚持“小步徐趋、渐进到位”,最大限度减少政策调整影响,在充分考虑劳动者需求和现实状况下出台适用方案,方案预计于2017年推出,最早于2022年开始实施。
3、户籍制度改革
    2015年10月,国务院会议通过《居住证暂行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国开始实行居住证制度。一个以常住人口全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改革路线图,开始更加清晰地呈现。居住证制度除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基本公共服务都能享受到。虽然目前北京还存在教育、医疗等诸多问题,但在其他城市,这个制度实质上是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劳动力要素跨地区流动的重要举措。
    上海是全国最早实行居住证积分制度的城市,北京一直没有实施,2015年12月10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发布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和居住证管理办法两个征求意见稿,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北京积分落户政策终于与公众见面,这一政策对城市的劳动力要素调整特别重要。制度实施之后留京劳动者接受更高水平教育的意愿会提高,好多人会愿意考博士,因为博士学历可以积39分,硕士27分,而大学本科只能积15分。今后会不会按照这些规定执行,我不知道,希望这些政策客观上能够改善博士生生源。总之,户籍制度改革将是劳动力要素改革的重中之重,将有助于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跨区域流动。
4、教育改革与人力资本提升
    建立新型学徒制。2015年7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 在企业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 的新型学徒制,组织企业新招用人员和新转岗人员参加培训,旨在加快培养企业青年技能人才。目前,北京等13省(区、市)确定了70余家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试点人数达7000余人。
    高职高专专业目录调整。2015年10月28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新《目录》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需要,按照“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对接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重点调整、增设了面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的相关专业,如: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工程技术、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互联网金融等专业。
    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劳动者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通过在校教育,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建立“人才强国”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2016年新展望
1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统领发展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特别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引领整个“十三五”时期、包括人力资源领域发展方向的核心内容,未来五年所有政策都可以从中找到依据。例如“共享”这一理念指的是民众公平、有偿的享受一切社会资源,彼此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享受经济红利。共享经济正在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互联网+”时代为共享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未来在创新和共享理念的指引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2、创业浪潮高涨,最终效果两极分化
    目前关于大众创业的现象仍存在很多争议,国家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支持不同群体创业,加之媒体的大肆宣传,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的浪潮中,但从全球创业的结果来看,创业成功的概率低于5%,通过创业存活下来的企业比例并不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种说法现在甚至遭到某些学校领导的抵触情绪和一些人的质疑。
    创业活动本身对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而具备创业必要的资金、工作经验、业务知识、人脉的创业人群并不多。且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提高创业者素质和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提高劳动者素质、获得新的增长优势,需要通过创业、创新来实现。但是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创业结果的差异非常大,既会诞生一批很好的企业,涌现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也会有大量失败的案例,最终效果出现两级分化。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改革教育体制,进行更充分的创业培训和职前教育,同时鼓励创业者冷静思考,慎重选择。
3、消除僵尸企业,隐形失业趋于公开化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背景下,许多传统产业,如钢铁、煤炭、玻璃、水泥、石化等耗能高、污染大、产能过剩行业中的部分僵尸企业将成为当下首先需要调整和处理的。僵尸企业的存在严重拖垮了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进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性、依赖性的“吸血”不仅使自身企业发展动力不足,而且会使整个行业处于不公平的状态。僵尸企业的消除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由于这些企业已存在大量隐性失业,消除僵尸企业,隐性失业必将公开化。在消除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破产清算,会导致大量劳动者在没有具备适应市场的人力资本条件下失业,更难找到工作。因此,政府提出:要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加大对僵尸企业员工的就业技能培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等,在重组过程中实施企业部门对接,职业技能要求基本一致的部门直接雇佣原先僵尸企业中的员工。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失业压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员工人力资本。
4、人才供给滞后,教育深度改革启动
    教育和经济社会是联动的整体,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变化最终会反馈到学校。由于学校是培养人才地方,学校教育应和劳动力市场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需求有效对接。但目前中国的学校在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方面的速度和能力欠缺,使得人才需求和供给错位,造成劳动力市场上大批求职者和大量空缺岗位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对教育而言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相信,在日益加剧的人才结构性矛盾面前,教育的深度改革必将启动。
5一带一路战略,助推人才国际化速度
   “一带一路”战略至关重要,这一倡议将以新的形式加强中国与亚、欧、非各国的联系,具体要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值得讨论。目前中国很多企业走向国际并在海外进行投资,但也面临诸多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中石化公司曾找过我,说他们在澳大利亚投资失败了,因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澳大利亚设备、人工成本都很高,很多企业在那儿无法长久生存,现在企业如果到国外进行投资,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劳动力成本变化的问题。国外设备、人工成本较高,与国内差距较大,盲目投资只会在海外折戟。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未来企业走向海外首先要考虑当地劳动力成本变化的问题,此外,还有其他诸如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其他问题。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人才国际化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我国的高端人才其实长期处在一个逆差的状态,回来的留学生中一半是一年期硕士,科技类的海外留学生回国比例并不高,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尽管这几年有很大增加,但一半以上的都是语言类专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伴随着更多的企业投资海外走向世界,越来越多劳动者会出国工作,2016年,人才国际化速度会继续加快,如何培育和吸引高端国际化人才,将成为我们中国企业、中国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此外,在人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教育、研究也要同时跟上变化的步伐。
 
    时间关系我就先讲到这儿,有时间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曾老师2015年12月19日在“2016年中国人力资源新年报告会”上的主题演讲整理。
 
    本报告撰写过程中,苏中兴、陈琰、卢怡贤等参与了文献收集、资料分析以及初稿撰写等工作,特此致谢!
 
 评论0条
还没有评论
 会员评论(只限会员发表评论)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