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English
 
  活动报道  
  最新消息  
 
 
  你当前的位置: 新闻动态 最新消息
站内搜索:
 
  最新消息
   
 
[北京时间财经]人大教授曾湘泉:要扩大消费可以发放现金、消费券、建立工资增长机制
分享到:
时间:2022-12-29    浏览量:27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环节。伴随经济活动回归正常,2023年中国就业市场有望迎来复苏,短期就业压力将有所消减。

对于就业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大华讲席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近日在2022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期间,接受了北京时间的采访。他表示,稳增长、稳就业,最终还是要靠推动经济增长,就业本质上还是增长和发展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CIER(就业景气指数)显示,在经济下行和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第二个季度的CIER指数下降至1.35。第三季度随着疫情好转,整体就业景气指数上升至1.63,恢复至一季度水平。

北京时间: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凸显,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您提到“稳就业还是要靠经济增长”,扩大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途径,对于扩大消费有哪些建议?

曾湘泉:扩大消费的措施包括发放现金、消费券以及建立工资增长机制等。我认为目前可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最低工资的调整,提高最低工资,至少按照最低工资条例来讲,使其达到社会平均工资40%60%的比例。至于消费券的发放,或者对低收入人群现金收入的发放,涉及到信息平台的建设、低收入人群的界定和发放的机制等。目前公共部门人员的基本工资增长并未引起重视,关于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另外,扩大消费还涉及到扩大公共部门消费问题,比如说像中国来讲,如果我们公立图书馆、公用的教育、医疗、公共就业服务等能得到重视和发展,这对困难群体、贫困群体还是非常有作用的,这方面可做的事情很多,关键是在观念上认识到对人投资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正规教育、早期教育、在职培训、健康等。比如,疫情后对医院投资,也就是说对人的健康投资就非常重要。总之,扩大消费的政策应该跟人力资本投资战略,跟收入增长政策结合起来。

北京时间:明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115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就高校毕业生就业来看的话,根据相关数据,文科生是比较难找工作的,您对于这部分群体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曾湘泉:文科生找工作比较困难,现在来讲确实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首先,文科生是这些年来扩招规模比较大的一类群体,因为它门槛比较低。根据智联的数据看,从就业市场供给看,大量的供给都是文科生,是门槛低的这些专业。目前来讲,文科专业毕业生供给过剩,解决起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下,有很多人大学毕业后,由于找不到工作,又重新去上职业技术学院,学一门技能。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降低预期,做一些普通的不上大学的人也可以做的工作,比如现在外卖行业本科生很多,甚至还有研究生。上次我参加中央台《相对论》访谈的时候,就有4个本科生,其中一个三本学校学会计的本科生,因为没实习经历,不具备任何实际操作技能,在市场上找不到工作,最后选择去送快递。

从长期看,需要压缩文科专业招生规模。从需求方面可以看到,我们这些年工科招生的规模相对在减少,这不大正常。文科是门槛低,招生规模之所以盲目扩大,这是因为扩招比较容易,找几个人找个教室上课等,没有什么要求。但工科不行,要有很多实验设备,需要较大投资,有技术门槛,所以现在很多专家呼吁要扩大工科招生的规模,至少要保持在原来的规模上。当然,文科生自身可能还是需要提升能力,改变知识结构,包括增加一些自然科学课程学习,比如,数据分析的课程等。当然最后还有很多人不得不到一些收入较低的辅助性岗位工作,就只能是降低预期。

北京时间:您刚刚提到了数字经济,哪些行业有望吸纳较多的就业?

曾湘泉:从过去来看,互联网、房地产、教培是过去三个比较重要的行业,但这几个行业去年都受到影响。互联网流量见顶,房地产状况不好,教培受双减政策冲击影响很大。现在倡导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因而与数字化相关的行业和职业就业需求比较大。

(北京时间财经 向雨;原文登载于北京时间财经)

 
 评论0条
还没有评论
 会员评论(只限会员发表评论)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就业研究所